304位年轻人,给"奶奶"建了个假营养号




准备为奶奶创建一个虚假的营养专家团队——独立插画师李月发帖说出这个计划,引来304位年轻人。一个公号很快诞生,点开LOGO,是一朵线条绘制的素色莲花,关注后弹出一句「祝您幸福安康!富贵吉祥!」推文里高频出现「养生」「专家」「儿女」,字体加大加粗,再配上「震惊」「罪魁祸首」,和多个感叹号。

李月想打造一个老人的信息茧房,表面模仿营销号的夸张风格,吸引老人注意后,再输出她认为科学的养生知识。为了让内容唬人,一位生物科学本科生提出,可以在实验室拍一些像是科学家的照片作为配图。有「手握四个家族群的中老年沉浸式谣言体验者」自荐提供选题,不少医学博士、在职营养师和法律从业者、影视编剧、医学公号编辑、自媒体博主也加入进来,要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他们以「拯救陷入保健品骗局老人」为目的,开始了各自的探索,有人在过程中发现,原来从未理解过爷爷奶奶。

「用信息对抗信息」

这是一个304人的编辑部。

「魔法输出总部」最为庞大,还细分出5个领域——选题资料组、专业组、震惊写作组、图片组和审核组。各个组需要有人协调对接,一个成员提出关于「统筹」的问题。26岁的组织者李月去网上查了下这词的意思,又添了个「统筹组」,用以汇集内部多方建议,确定选题。

第一篇文章是李月构思的。今年10月15日,她用一则「保健品反致病报道」打了头阵,说记者在南方某城采访获悉,有位80岁老人抽了一款养生烟保健品,突然晕倒,被送进ICU。接着,某知名陈专家讲,是这款养生烟导致其急性呼吸衰竭。

「这是你的身体在向你求救!」几乎每个段落都有感叹号,有的地方连用三个。文末呼吁不要购买此类产品,并称放置在家中会让有毒物质挥发,变成「毒气室」。阅读量到了5000多,编辑部的另一部门「宇宙第一托组」在其中发力——换上带有风景的老年头像,把微信名改成「花开富贵」「xx奶奶」,去文章下的留言区称赞:「养生烟」害人无诚信,陈专家救苦为人民……还有人假扮卖黄桃的,真引来留言问价。

李月想打造一个老人的信息茧房,表面模仿营销号的夸张风格,吸引老人注意后,再输出她认为科学的养生知识。「用信息对抗信息」,她从自己奶奶的经历中获得这个启发。

前两个月,她教奶奶用视频通话,发现奶奶手机里,之前置顶的家人微信被取消了,变成十几个「导师」和养生群,爸爸的微信还被删除。一到点,奶奶就着急进群签到,听免费讲座,说能领到红包,3毛钱。李月感到奶奶有些自豪,把「赚钱」买来的羊奶片给她看。一问价格,奶奶就说,「你是不是又认为我花钱」,这是「专家们做福利」。


因为奶奶买保健品的事,家人没少跟她争论。奶奶从不抽烟,有阵忽然买了7000块的养生烟,说里面的中草药能抗病毒。还常去一家保健品店试躺「养生床」,回来转述销售的话,说床内的射线会让身体发热,「是在排毒」。一张床3万块,可以免费在门店试睡。

奶奶没有买床,倒是常买一些店里其他的东西。家里养生成套:吃饭用黑色的养生碗,喝水放入一块释放微量元素的石头,600多块钱一小袋的阿胶枣。李月打开群聊,看到一个错过直播的老人被「专家」@出来批评,「自己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看重」。奶奶表示赞同专家。

李月继续了解才知道,每天下午4点和6点各有一场直播,链接和密码会发进群里。看完直播只是第一步,要答对课后问题拍照发给群主才有资格领红包。「忽悠」奶奶的想法萌生于一个短视频,里面提到据说是300多名外国专家制作的长寿食谱,有600个。奶奶想让李月帮忙扫其中一页的二维码领取。

于是,她也在社交平台发了篇征集帖,「准备为奶奶创建一个虚假的营养专家团队」。2000个留言之余,带着各种技能点的人真的来找她报名,也有自称不知道能做什么就想来帮忙的大学生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