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的华裔二代,为什么集体躺平?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帖子:英国名校毕业的华裔二代,为什么集体躺平?


帖子的作者提到年轻时候的自己就像所有学生一样,热爱学校,崇拜名校光环,立志未来要搞一番大事业。

但是年少时引以为傲的证书,到头来全部积压在房间不起眼的角落。

她还发现身边华裔二代大部分都是走精英教育路线,但是从顶尖名校毕业后,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躺平。

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名校生在精英赛道的终点,似乎集体按下了“暂停键”。

名校毕业,却选择躺平

博主列举了几个身边的真实案例,都是华裔家庭出身、毕业于顶尖大学的年轻人:

A,25岁,罗素大学犯罪心理学专业毕业。她从小就读于英国私立学校,大学毕业后她却不想给警局打苦工,最后在家附近找了一份潮牌服装店售货员的工作。父母都是金融高管,也不介意她薪水少,反而很开心女儿能在家陪伴父母。

B,27岁,罗素大学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大学期间多次休学、留级,好不容易完成学业后却一直宅在家里,日上三竿才起床,日常生活就是上网、撸猫。

亲友给他介绍的文职工作,他又嫌弃太远、时间太长,甚至不愿意接受任何固定工作。直到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想去父母开的中餐馆当厨师,父母只能无奈接受。

C,30岁,辗转多所英美名校后,最终在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他按部就班地完成了父母的期待,毕业后却表示不想做学术研究,要去咖啡馆打工,想要成为一名咖啡师。



图源:小红书@greenb

名校生躺平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相反他们的履历非常优秀,是名副其实的精英。


他们进入名校,还获得名校学历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期待,在完成父母交代的人生任务后,要么躺平,要么追求普通工作的小确幸。

家长们对此的态度也不相同,有的家长乐于孩子过上平凡而快乐的人生,但也有家长对此感到无奈又失望。

在华裔家庭的传统观念里,托举孩子实现阶层跃迁是父母的天职。他们愿意投入巨大的资源,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学校、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所以很多华裔二代从小上私立学校,课外补习、才艺培训一样不落,人生轨迹几乎被父母规划得明明白白。

这条路几乎是直接指向成功,但是大多数孩子毕业后却不愿意走父母铺设好的路。这对于第一代移民的父母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父母一味地提出要求、提供资源,却从来没有让孩子自己思考“我想要什么”,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他们可能从未经历真正的选择。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为什么中国有多达5亿人睡不着觉? 为什么一些大温租房者很难找住处?
    《我叫赵出息》:人死债消还是流言杀人,秦冉为什么要自杀? 雄安为什么没动静了?清华教授道出实情
    枪手不止一人?为什么特朗普执着于肯尼迪遇刺案? 无人继承遗产案背后:为什么人们不愿立遗嘱
    李嘉诚卖港口,为什么不能简单说"在商言商"? 《甄嬛传》皇后害龙胎太后都知道,为什么害纯元时太后不吭声?
    为什么专家建议起床闹钟不要用手机 21岁"最飒公主",为什么毅然决定参军?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