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电池爆炸烧伤的大学生,绝望深渊里唱歌
机器经常将人烘烤得通红,室内没有空调,也不能开风扇。杜保兵记得,经常有工人工作着工作着就中了暑,晕倒过去。为了不让自己中暑,杜保兵说,他不敢上班喝酒,也不会喝冰饮料,体重长期维持在130斤。
但是,一年四季里,他最喜欢夏天。这是因为,每到7、8月高温天气时,纺织厂经常有耐不住高温而辞职的人。
这时候,正是他和妻子等“老实人”加班的好时节。每天8小时的班变成了12小时,他的工资也能升至4000多元。多的时候,杜保兵记得,他既当落纱工又当纺织工,一个月能拿8000多元。
拿到这些钱,夫妻二人都舍不得挥霍,每月保持生活费1000元。剩下的都留作儿子的学费、生活费,以及自建一栋房子的梦想储备。

杜均浩父亲杜保兵,事发后为儿子和生活到处奔走
儿子就这样被放在了老家,由杜保兵二哥帮忙抚养。令夫妇俩都感到欣慰的是,尽管每次儿子与他们分开时都会大哭,但只要回去上学,他又变成独立、坚强的小孩。8岁时,杜均浩就学会了做饭,可以自己喂饱自己。
等到12岁时,杜妈妈回忆,一次他竟独自给家里亲戚总计8个人,做了一桌子菜。“我很惊讶,这个菜感觉不是他自己做的一样。当时感觉他特别成熟,同时更愧疚,好像也苦了孩子。”
随着打工攒下了钱,加上考虑到儿子逐渐进入叛逆期,杜保兵夫妇从工作了11年的纺织厂回了老家。他们靠着每日加班12小时的日日夜夜,攒下了六七万元,买下一个店面,卖肉馅饱满的大肉包子。
门头是生机盎然的绿,店名叫“美好的早餐”。
生活并未随着身份的转变而从此高走。早餐店生意额未达预期。望着账本上一天天的累积负数,两人在2021年决定关了店。钱全都打了水漂。
早餐店的“梦”破碎后,夫妇二人也没休息半天。杜保兵找了个钢铁厂的工作。7个月后他被裁,他就开始到田里帮人打包大白菜,到工地里做装修,都是体力活。妻子后来考了张育婴师的证。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她就住在雇主家里,替人带孩子。
让夫妻俩松一口气的是,早餐店倒闭后,上了大学的杜均浩对父母展现出了极强的理解力。2022年放暑假时,大一的杜均浩主动拉着好兄弟李洋打暑期工——到工地搬砖。
工地一天有300元报酬,李洋记得,当时正值盛夏,两人的任务是把200多斤的钢筋搬运至板车,再拉至施工现场。
“纯体力活,别想那么多,干就完事。”李洋记得杜均浩当时的“劝说”。
暑期干了一个月后,学土木工程的杜均浩决定自己出来单干,做一个小包工头。为了不让外人觉察他年纪轻,他特地把胡子留长,并剃了寸头。在一些老手的介绍下,他开始接一些小的工程,负责管理整个施工队。
“我一开始以为(干)包工头是费体力,后来发现是费脑。”杜均浩回忆。为了赶工期,他一边上学一边监工。每天只要一下课,他就买个包子当正餐,骑个车往工地跑。
“最狠的一次,5天我只睡了3个小时。”他说。
紧绷的神经背后是一颗想尽早挣钱的心。“我也不知道挣钱是为了什么,但挣钱就是会很爽,很安心。”杜均浩对南风窗说。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