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课程

"活到老干到老"的日本人,50岁之后重新做打工人
2025-10-12

工作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生命中不可忽视的时段,如无意外,这段时间将越来越长。当工作不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成了生活的前缀,思考我们该如何“工作”地生活着,这关乎我们将如何有尊严且幸福地度过一生。

美国作家建议:做好这5件事 活得更长寿、更快乐
2025-10-12

美国作家肯·斯特(Ken Stern)研究世界上五个最健康的国家,发现做五件事,可以让我们活得更长寿、更快乐。

AI造神时代 华裔天才从斯坦福退学创业
2025-10-12

AI改写一切的时代正在来临,新的创业传奇不断涌现。

印度一男子遭陷害 惨变俄前线"炮灰"
2025-10-12

乌克兰军方近日俘虏1名疑似替俄军作战的印度籍男子。 22岁的马乔提(Sahil Majothi)成为首名在俄乌战场上被捕的印度人。 据其母亲表示,马乔提前往俄罗斯是为了攻读计算机工程,却在去年遭诬陷卷入毒品案,被判7年徒刑,最终为逃避牢狱之灾而被迫从军。

走出诺奖得主的难民家庭 "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2025-10-11

2025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公告,美籍约旦裔化学家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因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共同斩获诺贝尔化学奖。

狂揽1200亿!华裔登顶美最年轻富豪
2025-10-11

桔子丰收的时候,有人忙着开果园,有人忙着编柳筐。

翻身良机 日本泡沫破裂后的财富密码在中国重演
2025-10-10

当东京银座的豪宅价格腰斩,失业率翻倍,整个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时,谁又能想到,这竟成为了一部分普通人实现财富逆袭的起点?

向华强辟谣封神!这才是豪门真底色
2025-10-10

看完向华强夫妇这场堪称“教科书级”的辟谣大战,楼兰娱姐算是开眼了!

美国女生红迪上吐槽中国室友妈 帖子爆火
2025-10-10

留学生的世界,总能刷新“文化差异”的天花板。

和女生去了趟图书馆 大二男生和妈妈冷战3个月
2025-10-10

新生开学月余,不少大学生家长有点焦虑:孩子在外上大学,一走就是几个月,遇到问题,家长该如何沟通处理?例如,该不该支持孩子谈恋爱?又应该如何帮孩子渡过学业上、个人生活上的难关?

人选诞生背后:揭秘决定诺贝尔和平奖的那间小屋
2025-10-10

BBC与挪威国家广播公司获得了进入他们作出决定的场地的机会。这是诺贝尔奖125年历史上,媒体首次获准探访评选过程的幕后。https://t.co/zAuLuFAr9O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10, 2025 自1901年以来,他们每年都秘密聚集,既不公开何时进行讨论,也不允许记者旁听最终会议——直到现在。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
2025-10-10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九月初。大洋彼岸,美国著名作家格雷迪·亨德里克斯与詹妮弗·罗伯逊代表数百名作者,向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盗版书籍训练AI模型OpenELM。

炸裂!伦敦UCL突发丑闻,200名中国学子受影响
2025-10-09

作为G5名校的一员,UCL(伦敦大学学院)不仅是英国的老牌传统强校,也是最受国际留学生青睐的大学:这里的5.2万名学子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留学生,其中又有1.4万名来自中国。

"月薪5万裸辞"的爽文 把复工的人骗惨了
2025-10-09

“月薪5万,我离开了大厂。”“大厂高管裸辞,回归家庭。”

我在美国修了一次车,10年爬藤梦彻底崩塌了
2025-10-09

最近诺贝尔奖出炉,昨天诺贝尔物理奖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成为最大赢家,美国高等教育依然是全球最强;然而美国Z世代的年轻人正做出另一个截然相反的选择——不再盲目追求大学文凭,转身去职业学校。

死后你会经历什么?赛斯给出了令人颤栗的答案
2025-10-09

“出生时你所受的惊吓,比死亡要大得多。”

清华北大遇冷?网惊:中国两类学校热度上升
2025-10-09

在中国每年一度严苛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高考”取得高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通往成功的必要门票,而且往往只有最顶尖的1%,才能有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的机会。这也让清华北大两校学子,往往都是各省市的文理科状元。

排名大变天 牛津剑桥霸榜神话破灭?
2025-10-09

一直以来,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被视为英国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三十多年来在英国主流排名中霸占前位,屹立不倒。

难民家庭出生父母文盲 他15岁赴美终拿到诺奖
2025-10-09

北京时间10月8日17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三位科学家将共享1100万瑞典克朗(约834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奥马尔·亚吉:从"牛棚"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
2025-10-09

2025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公告,美籍约旦裔化学家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因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共同斩获诺贝尔化学奖。亚吉在机场转机时接到了这通来自瑞典的电话,周遭都是行色匆匆的旅客,获得诺奖的通知让他感到非常意外:“这种感觉实在太特别了,我很惊讶。”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