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数学

为了一个人 清华大学书记和校长联名发文
2025-10-24

10月24日晚,新华社发布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校长李路明署名文章《学耀星汉 心怀家国——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全文如下:

李政道先生曾为中国科大少年班创立"点亮明灯"
2025-10-24

李政道先生1926年生于上海,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首获这一世界最高科学荣誉,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他是杨振宁三弟 低调成谜却是真大佬
2025-10-23

在华语世界,杨振宁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诺贝尔奖得主,是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名字与深奥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紧密相连,代表着科学殿堂的顶尖智慧。

翁帆痛别杨振宁:嫁过了高山、大海,以后再婚...
2025-10-23

2025年10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北京病逝,享年103岁。

一家芯片初创公司,单挑Nvidia和Intel
2025-10-23

在2024 年 10 月推出隐身模式的时候,以色列芯片初创公司NextSilicon 表示,其即将推出的Maverick-2 是世界上第一款智能计算加速器 (ICA:Intelligent Compute Accelerator),旨在满足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 (HPC-AI) 应用的需求,是一种“新颖且原创的计算架构”,可在降低功耗和成本的同时提高性能。

路易吉枪击前失踪 原来去"龙场悟道"?还被泰国人妖…
2025-10-22

自从公元七世纪以来,大峰山参天的树木和潺潺的溪流就一直吸引着前来朝圣的日本男性。

政策法规不友善 亚洲各国赴美留学生骤减创疫后新低
2025-10-22

受到川普政府严管留学生影响,根据美国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和印度留学生签证急遽下降,导致今年8月自亚洲赴美的留学生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4%,为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点。

世界主义退潮?全球南方富布莱特学生的幻灭与离场
2025-10-22

这是一个典型的波士顿夜晚,空气里弥漫着国际富布莱特学者周末聚会特有的喧嚣与悸动。

多大华人学生雇枪手、打监考! 渣男靠2女友卷GPA
2025-10-21

近日,多伦多大学最“不可告人”的档案被曝光——官方作弊案例库!每一个案例都能让你在“???”和“哈哈哈哈”之间疯狂横跳。

Nature曝全球高校大洗牌 留学风向要变?
2025-10-21

全球大学生已达2.64亿,相当于「世界第五人口大国」。

新晋诺奖得主:我妈颠覆了时尚圈 我颠覆了经济学
2025-10-21

“当部长?我太不合适了,我太喜欢搞研究了。”

江青为3个男人洒泪 最后那位谁也想不到
2025-10-20

江青是一个铁石心肠、心狠手辣的人,但她同时又好哭,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她经常以哭作为一种手段,以实现和达到她这样或那样的目的。但我在她身边工作的几年里,有三次看到她真诚地伤心流泪。

毛泽东对知识份子的"深仇大恨"从哪来的?
2025-10-20

许多历史见证了斯大林、毛泽东、波尔布特等都是知识份子的迫害狂。毛泽东执政27年,为巩固政权,阶级斗争贯穿始终,他直言不讳:“与人斗其乐无穷”。戴晴女士的一段话生动概括了毛的一生,“毛泽东对这批衣冠楚楚、满口洋文、爱洗澡、爱吃药的秀才们随意嘲弄,打趴下再拎起来,拎起来再打下去,可以说是伟大领袖终生乐此不疲的游戏。”

美国高中新开课 却只开给黑人 白人不许上
2025-10-20

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所公立中学南方高中,因为一项特殊的课程规定上了热搜。

翁帆发声字字催泪 清华吊唁堂细节感人
2025-10-20

2025 年 10 月 18 日,103 岁的杨振宁先生走了。消息传来,清华官网瞬间变灰,高等研究院的科学馆 119 室摆满了素菊,照片墙上的他还穿着那件标志性的格子衬衫,仿佛下一秒就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演算复杂的物理公式。

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诺奖"双星"的合作与决裂
2025-10-20

1963年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他的同事弗里曼·戴森曾说,杨振宁对数学之美的敏锐感受“能将他最不起眼的计算都化为微型艺术品”。

与杨振宁生活在一个时代,既是幸运,也是悲哀
2025-10-20

作为肉体和身处俗务的杨振宁先生是幸福的,他获得了一般人花费十代人都达不到的荣华富贵,名满天下;但作为精神的杨振宁先生,却独处珠峰之巅,张嘴说话,无人回应,孤寂恐怖,而寒气逼人。

杨振宁一生圆满背后的矛盾、痛苦和煎熬
2025-10-20

2025年10月18日,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

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警告:AI是真实生物
2025-10-19

杰克·克拉克指出,人工智能正变得越发有自我意识,好比一间工厂里的锤子突然开口说:“我是锤子,这太有趣了!”

今年诺贝尔经济奖 映照出未来的焦虑
2025-10-19

2025年秋天,瑞典的天空像往常一样清冷。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金箔封印再次揭开,仿佛在沉默中敲响了一记思想的钟声,颁给了3位研究“成长”的思想家: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与彼得·郝伊特(Peter Howitt)。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