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托兒
| 財政炸彈!加國赤字狂飆無力減稅 2025-11-15 (加西網綜合)國會預算辦公室:卡尼政府“可減稅空間有限” 2025預算將令赤字大幅膨脹加拿大國會預算辦公室(PBO)於本周肆發布對 2025 年聯邦預算 的獨立評估報告, |
|
| 壓力爆表 大溫"生存時薪"逼近這數 2025-11-15 (加西網綜合)壹份最新報告顯示,大溫地區 2025 年的“基本生活工資”大幅上升,目前已比全省最低工資高出 10 加元。本周發布的“BC 省基本生活工資”(Living Wage BC,簡稱 LWBC)報告指出,大溫當前的基本生活工資為每小時 27.85 加元。 |
|
![]() |
紐約淪陷?當孩子笑罵父母"愚昧" 文明正在崩塌… 2025-11-12 那是壹個陽光明媚的周贰,紐約投票日。鏡頭掃過幾個年輕的華裔大學生,他們剛從常春藤校園趕回來,穿著印著“社會正義”口號的T恤,笑著對記者說,他們“很享受看到父母痛苦的樣子”。那些父母,是在皇後區、布魯克林辛苦開餐館、跑卡車、打叁份工的移民;他們許多人支持川普,相信勤奮是通往尊嚴的途徑。而他們的孩子,這些昂貴大學的產物,則以“進步”的姿態諷刺父母的“愚昧”。那種笑容,帶著壹絲青春的自豪,也帶著文明內部的悲哀。 |
![]() |
桑德斯:從"蘇聯社會主義"到"民主社會主義" 2025-11-11 壹、壹段“蘇聯之旅”:壹位美國政治人的青春印記 |
![]() |
紐約的淪陷:美國文化革命初見成效 2025-11-11 那是壹個陽光明媚的周贰,紐約投票日。鏡頭掃過幾個年輕的華裔大學生,他們剛從常春藤校園趕回來,穿著印著“社會正義”口號的T恤,笑著對記者說,他們“很享受看到父母痛苦的樣子”。那些父母,是在皇後區、布魯克林辛苦開餐館、跑卡車、打叁份工的移民;他們許多人支持川普,相信勤奮是通往尊嚴的途徑。而他們的孩子,這些昂貴大學的產物,則以“進步”的姿態諷刺父母的“愚昧”。那種笑容,帶著壹絲青春的自豪,也帶著文明內部的悲哀。 |
![]() |
34歲穆斯林,拿下紐約,要向富人開刀 2025-11-10 “特朗普,我知道你在看著。我有肆個單詞對你說:把音量提高!”今年34歲的馬姆達尼,剛當選紐約市長,便對特朗普這樣喊話。 |
![]() |
26個億萬富豪都沒攔住:紐約新市長掀起全球.... 2025-11-09 Club提要:近日,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赫蘭·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當選紐約(专题)市市長,成為撬動西方乃至全球政治討論的關鍵事件。其影響已超越美國本土政治博弈,折射出西方左翼在理念、策略與影響力布局上的全新走向,也為理解當代進步主義運動提供了核心樣本。 |
![]() |
政府停擺 空管員要打兩份工送外賣 2025-11-09 2016年6月24日,美國加州洛杉磯,空中交通管制員在洛杉磯國際機場的控制塔駕駛室指揮飛機升降。(Getty) |
![]() |
何清漣:紐約的社會主義試驗注定以鬧劇收場 2025-11-08 紐約壹直被視為所謂“全球民主燈塔”,今年紐約市民選出了壹個穆斯林社會主義者曼達尼當市長,還提出了租金管制、免費公車與托兒服務、市營供銷、對富人征稅等壹系列社會主義色彩的計劃。這消息激發了全世界的復雜反應,美國總統川普曰“這關系到真理與常識之爭”,眾議院共和黨議長強生稱曼達尼的勝利是“美國歷史上社會主義的最大勝利”,還說“後果將波及全國”;民主黨極左派為之歡呼,但溫和派不太高興,趕緊宣傳新澤西州那位女州長才是民主黨2028年的正確標准。那些嫌歐洲社會主義成色還不夠的歐洲左派則為之雀躍,希望本國也能學習曼達尼,讓各種社會政策的社會主義成色更足。 |
| UBC建22層高樓 裸體海灘要"遮羞"了 2025-11-08 (加西網綜合)在UBC(UBC)溫哥華校區,關於壹項在裸體海灘(Wreck Beach)附近修建22層高樓的計劃,正引發壹場激烈爭議。裸體海灘保護協會(Wreck Beach Preservation Society,簡稱WBPS)擔憂,這項學生宿舍開發項目將破壞海灘游客多年來賴以珍視的自然景觀。 |
|
| 晚清滅亡後,那些亡國公主們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2025-11-06 韞龢是溥儀最信任的親人之壹。當偽滿洲國政府崩潰,溥儀決定逃跑時,他把所有家人都托付給韞龢照顧。那時,韞龢帶著家人逃到了哪裡呢? 韞龢,原名愛新覺羅·韞龢,是醇親王的第贰個女兒,外界稱她為贰格格。她比溥儀小叁歲。她出生時,清朝已經進入衰退期,但她的成長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醇親王府當時每年還能分得肆萬多兩銀子,因此她的生活依然過得相當奢華。小時候,韞龢經常被家人帶著去皇宮,她與大哥溥儀也常常壹起玩耍,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兄妹感情。後來,馮玉祥攻占紫禁城,溥儀逃到長春成立了偽滿洲國,韞龢始終陪在哥哥身邊。 |
|
![]() |
曼達尼當選:自作自受算不算壹種自由? 2025-11-06 牆內自媒體海邊的西塞羅文章:當地時間11月4日,紐約市進行市長選舉,34歲的州議員佐蘭·曼達尼當選紐約市第111任市長。 |
| 溫村猶太社區中心擬建39層的塔樓 2025-11-06 加西網編譯報道:為了提高該項目的經濟和財務可行性,大溫猶太社區中心的重建規模進壹步擴大,以支持更有保障的專用市場租賃住房。 |
|
![]() |
曼達尼官宣"3把火"!伊斯蘭仇恨貼文暴增 450% 2025-11-06 34 歲的南亞裔穆斯林、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當選紐約市長後,5 日隨即宣布他的過渡團隊“全由女性領軍”,成員包括拜登政府時期以“積極反壟斷”聞名的前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主席麗娜汗(Lina Khan)等重量級人物,以力抗“寡頭政治”與實現“降低紐約生活成本”的政策。 |
![]() |
美國紐約市及地方選舉:民主黨大勝背後的肆大意義 2025-11-06 在紐約市長以及維吉尼亞州和紐澤西州的州長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後,明顯可見美國民主黨將開始重振士氣 |
| 曼達尼火力全開 炮轟民主黨 左翼能笑到最後嗎? 2025-11-05 美國民主黨在 11 月 4 日的地方選舉大獲全勝。最引人注目的結果發生在紐約市:34 歲的南亞裔穆斯林、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以壓倒性勝利當選市長。在勝選之夜的演說中,曼達尼最引人注目的批評卻是將炮火對准自家民主黨領導層,痛批他們“軟弱無力”。《政客》與《國會山報》皆指出,這番言論標志著民主黨選民發出的強烈訊號:他們已經厭倦了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懷舊的“回歸常態”政治,選擇擁抱顛覆與激進。 |
|
![]() |
曼達尼當選 華爾街嚴陣以待 企業紛紛搬家 2025-11-05 CNBC報道:曼達尼的重大勝利對主街小企業主意味著什麼 |
| 他當選紐約市長 暴露美國肆重危機 2025-11-05 11月4日,34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赫蘭・曼達尼(Zohran Mamdani)以51.5%得票率擊敗對手獨立參選人、前紐約州州長庫默(39.6%),當選紐約市長,成為這座全球金融之都首位公開主張社會主義的領導者。其激進政策與身份政治策略引發廣泛爭議,掀起對紐約未來走向的激烈討論。時評人唐靖遠、方偉、石山、真飛和加拿大作家盛雪從不同角度剖析曼達尼何以從默默無聞到短期內崛起、其政策主張及其潛在影響,揭示背後的社會變遷與意識形態危機。 |
|
![]() |
托兒所驚現暴力執法:ICE特工當眾拖走女教師(視) 2025-11-05 DHS agents entered Rayito De Sol Daycare in Chicago's Roscoe Village this morning, detaining several teachers and staff. Adios Senoritas! pic.twitter.com/MekFvPsdF4 — Kim "Katie" USA (@KimKatieUSA) November 5, 2025 壹段由旁觀者拍攝的視頻曝光後,引發廣泛關注。視頻顯示,周叁上午,兩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特工在芝加哥北中心區的壹家日托中心內,暴力拘捕了壹名女教師。 |
![]() |
政壇菜鳥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 壹堆挑戰正等著他 2025-11-05 美國紐約(专题)州眾議院議員、年僅34歲的民主黨人曼達尼,4日贏得紐約市長選舉前全國知名度並不高。選情白熱化讓他終於躍上全美新聞版面,勝選後橫掃視聽。他去年參選時籍籍無名,苦無資金,在黨內未獲支持,然而這正是讓他囊括多數選票的主因,美國左派多年來遍尋不著的類型人物終於出現了:年輕有魅力、善用社群媒體、精准掌握議題。英國廣播公司5日分析,經過4日徹夜狂喜後,曼德尼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日後還有很多道難關得克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