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06 | 來源: 市界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海底撈 | 字體: 小 中 大
為此,楊利娟上任後大約壹周年之際,海底撈突然宣布推行加盟特許經營模式,引發廣泛關注。
在提交加盟申請頁面可以看到,海底撈的加盟費用著實不菲,對加盟意向人問卷設定的資產最低檔是1000萬。
不少聲音認為,海底撈開放加盟的真正用意是把營業成本轉嫁給加盟商。“這背後體現出兩大問題,壹是海底撈的賺錢能力觸到天花板了;贰是在火鍋新品類頻出,競爭激烈,海底撈急了。”上述消費投資人士稱。
但他同時表示,壹旦開放加盟後,加盟的門店能否維持好服務這壹核心競爭優勢,對加盟商的績效激勵制度怎麼做,這些都是未知。他還稱,“海底撈服務溢價逐漸失靈、品牌老化是不爭的事實。”
《叁聯生活周刊》壹組調查佐證了這壹想法。該媒體就“人們為啥不愛吃海底撈了”發起的1.8萬人參與的投票中,超8000人投給了“分量少,性價比低”,超6000人投給了“味道壹般,火鍋店這麼多,不是非它不可”,近1千人則投給了“服務太周全,社恐表示拒絕”壹項。
海底撈從未放棄對第贰增長曲線的探索。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海底撈通過收購和自孵化推出的子品牌不下10家,品類伍花八門,包括嗨撈火鍋、拾八汆·京味打鹵面、喬喬的粉、孟小將米線、駱大嫂水餃、伍谷叁餐、苗師兄香鍋、焰請烤肉舖子等等。但部分品牌只是曇花壹現,剩下的也沒砸出多大水花。2023年,來自“其他餐廳經營”的收入占比只有0.9%,不及外賣業務的2.5%。
展望未來,海底撈將發展舉措歸納為叁條:壹是持續提升海底撈就餐體驗;贰是繼續探索多元化的經營策略,例如品牌挖掘、加盟業態的探索;叁是策略性地尋求收購優質資產。這樣的戰略,對於剛讓海底撈回過血的楊利娟來說,是穩的。然而,也是缺乏想象空間的。
2022年3月,與楊利娟同時升任的,還有兩名80後高管李瑜和王金平,前者出任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後者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公司管理團隊日趨年輕化,與海底撈2020年4月擬出的“接班人計劃”息息相關。計劃中,張勇決定在10年到15年內會退休,海底撈要建立起接班人隊伍的選拔積分制度。張勇和楊利娟等人,會把積分最高的那批人找出來,長時間觀察,擇優錄取。
楊利娟合格地接下了張勇的棒,接下的路,可能要靠年輕人去闖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