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06 | 来源: 维舟的方舟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食盐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商品,盐利则是南宋政府十分重要的收入。南宋政府取得这项收入,来自对于此一商品的专卖,此即当时所称的“盐榷”,从生产到运销,都由政府控制。在完全掌控产销过程的情况下,政府以高出成本甚多的价格出售食盐,取得了丰厚的利润,成为所倚仗的财源。所以能够如此,在于食盐产地有限,有限的产地却又能产出丰富的产品,而食盐是民生必需品,消费人口众多,政府因而谋求用独占的方式,获取利源。
在盐榷制度之下,消费者没多少选择,他们“必须买贵盐食用,或是遭受抑配,甚至在配销的情况下缴钱而无盐可领”,但他们至少还有一项选择,就是购买私盐——虽然那是非法的,但私盐价廉物美,还是能满足一部分需求。
当下的水电煤气、公共交通和古代的盐是同一个道理:官方垄断所有环节,又是百姓日常必用。如果说和古代有什么不一样,那或许是:古人还能买私盐或甚至不买盐(辣椒的兴起,最初就是西南山区的穷人代盐的),但你现在更没得选择——你饭可以不吃,却不能不用水、不用电。
网络图片
之所以此时此刻齐刷刷地上调这些生活成本,恐怕也不是偶然的。这方面大概很难找到什么明确的指令,我也只能提供一个思路:三年防疫下来,各地财政已经出现了大窟窿,而楼市的暴雷又摧毁了土地财政这根支柱,且不说原本对公用事业的补贴难以为继,还有什么比公用事业更现成的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难怪,各地都纷纷在这些上面想办法,或明或暗地这里调一点,那里涨几分。理论上说,要涨价既不需要听证会,更不需要走什么流程,唯一的阻力,不过是顾忌一点老百姓的反应,要尽量将这种不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割肉的时候不能割得太痛了,但割还是要割的。
要让人尽量无痛地接受,最好悄悄地进行,但有时则需要有人站出来论证,这种调整是必要的、甚至早该如此了。不管怎样你都得接受,无非是需要一个让自己宽心的理由,是吧?
按经济学的常理推断,这些生活基本成本的上涨,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因为这牵涉到所有人,谁不想把这些赚回来?尽管这难免让一些人承受经济压力,但从大局上来说,温和的通胀却可能带来更漂亮的经济数字。
更何况,这还能化解房价问题:如果物价上涨一倍,而房价不变乃至下跌,那么到那时,现在看起来很高的房价也就显得没那么高了。
当然,所有这些都只是我的推测,我也并不希望这是真的,毕竟我还想让自己手头的钱更经花一点。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一天到来,你我做好准备了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