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11 | 来源: 新智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谷歌 | 字体: 小 中 大
轴突(蓝色)是神经细胞的丝状部分,负责将信号从细胞中传递出去。
这些环状轴突堆在样本中非常少见,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位于另一个细胞(黄色)的表面上。
至于这种蓝色的“轴突螺旋”起着什么功能,目前还是未知的。
认真的网络下图中白色的部分,是单个神经元。
它会接收信号,确定神经元是否放电。
而这张图显示了所有可以告诉它发射的轴突(绿色)和所有可以告诉它不发射的轴突(蓝色)。
想象一下,在整个大脑中有多少这样的神经元,这可是海量的信息!
建立细胞层面的“大脑地图”
尽管人体大多数重要器官的功能与其他动物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人脑的特殊性让我们有别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人脑由数十亿个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的神经网络组成,可能是现存计算最复杂的机器,它的能力超过很多耗电量惊人的人工计算系统,但它的功耗仅有12W左右,和一个白炽灯泡差不多。
目前,我们对人脑的了解止步于哪一个区域负责什么功能。想要进一步探究其工作方式,比如记忆如何形成、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等,就需要深入到细胞层面。
这就是新兴的“连接组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旨在了解并精确重现大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建立一个大脑中的“神经元地图”。
这篇研究的连接组学成像方法使用纳米级分辨率,重建了大脑皮层中千万亿体素级别的片段,包括1600个神经元、32000个神经胶质细胞、8000个血管细胞、1.5亿个突触,但实际涉及的大脑组织只有一立方毫米,相当于半粒米大小。
要进行重建工作,首先需要采集真实样本的图像数据,也即上文提到的癫痫患者的脑组织样本。
利用这份样本,哈佛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的Lichtman教授团队制作了5000多份厚度约为30纳米的切片,并使用一种名为“多波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设备收集高分辨率图像,仅图像采集的工作就花费了326天时间。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