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13 | 來源: 車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斯拉 | 字體: 小 中 大
特斯拉仍然把賭注壓在中國市場
去年6月,沉浸在埃隆·馬斯克訪問中國帶來的巨大歡呼的狂熱氛圍裡,張琳接到了特斯拉的offer。她從壹個贰線城市搬到上海,仿佛也從上壹份保守的工作圈子裡跳出來,“走向了壹個更大的舞台”;今年,當馬斯克的私人飛機又壹次停在首都機場的時候,張琳不再是特斯拉的壹員。
從特斯拉的核心高管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宣布離職起,壹場至少涉及1.4萬人的裁員行動在全球蔓延開來,張琳也成為這個不斷增長的數字之壹。
裁員很突然,有人上班路上接到裁員通知,有人刷門禁卡進不去才知道被裁員;大批校招生剛拿到offer就被解約;
裁員也很迅速,5分鍾簽完字,工卡不需要返還,有受訪者說,“每天像是在辦公室看‘消消樂’”;
裁員還在繼續,5月第贰周,特斯拉開啟新壹輪裁員行動,外媒報道中指出,中國區域的裁員力度加大,臨港工廠部分被裁人員集體乘班車離開。因為特斯拉全面all in FSD,上海設計團隊恐將全部解散。
在全球范圍內,壹場高管清洗也在同步進行。特斯拉“贰號人物”朱曉彤傳出回歸消息,他將親自督管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這裡也是特斯拉僅次於美國的第贰大市場,今年壹季度,它已經輸掉了開局。
很多次,這個電動市場先行者的起起落落都系於中國市場。2019年,上海臨港超級工廠拔地而起,挽救了生死線上的特斯拉,靠著上海工廠銷往全球的產能,特斯拉壹飛沖天;現在,中國市場擠滿了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壹擁而上瓜分著市場份額,壹季度財報發布後,“特斯拉不再是神了",人們這麼談論著。
馬斯克必須行動起來。他突然出現在北京,帶來了FSD有望落地中國、即將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和更便宜車型的重大進展。中國之行依然很有效,就像去年到訪上海讓馬斯克身價大漲,又成了全球最富有的人,這壹次,24小時的停留,為特斯拉送去了6000億元的市值。
資本市場的歡呼聲並不穩固,在這些消息落地前的很長壹段時間內,馬斯克要重新聚焦特斯拉。
01 裁員,裁員,還在裁員
今年2月份,特斯拉已經有了裁員的苗頭。特斯拉高管被要求找出團隊中“最重要的角色”並推遲部分員工的績效考核。
兩個月後,壹封署名Elon的電子郵件飛向了全球員工的郵箱。北美充電站的員工、中國各大門店、辦公區職員及上海工廠早晚班的工人們,都能看到郵件的內容:……我們對組織進行了徹底的審查,並作出了艱難的決定,將全球員工人數減少10%以上……
在成都特斯拉交付中心工作的方大泉對照翻譯,壹字壹句看完,他不意外自己被選中,“就是馬老板說的,銷售和交付變得復雜低效了,減少重復的崗位”。郵件出來後的兩天,他認識的兩家交付中心相同崗位的人都被裁掉了,正在輪休的自己也被叫回去上班。壹進門,區域經理也在,“心裡就猜到了”,合同上的年假、賠償什麼的都准備好了,5分鍾,方大泉結束了在特斯拉的工作。
電池組裝車間的周鵬飛收到全員到崗通知,不允許請假。去年上半年,美國規定在美銷售的車輛必須使用美國電池,特斯拉由此砍掉了中國工廠中專供出口的電池條線。幾個月後,市場的變化又讓它將千百個工人們組織起來,重開生產線。
就是在這個時候,周鵬飛也坐著班車,進入上海臨港工廠,上滿12個小時,他又乘坐班車回到住所,過著壹種規律穩定的生活,直至毫無征兆的裁員消息。
當晚,他到崗僅有半小時,被帶上贰樓談話還穿著工作服,壹起簽字的老員工卻換上了自己的衣服,帶著自己的東西。看到這壹點,周鵬飛揣測,“(這些老人)肯定很早就和主管有過很深的溝通,商量好了,就等著這壹天”。壹個小時不到,他又走出了工廠大樓,天色剛剛暗下來,賠償金額讓他滿意。
“說再見是很困難的”,馬斯克在郵件中稱,我討厭裁員,但我必須這麼做。這將使我們能夠更加精簡、更好地創新,從而為下壹個增長周期做准備。去年末,特斯拉員工的全球人數超過14萬人,至少1.4萬人將會被波及。
看完郵件,高彥認為自己暫時還是安全的。他回憶起團隊私下的議論,大家覺得“運營同學先扛槍”,“壹些負責effort(有影響力的)、creative(創造性的)工作的人”不那麼受影響。
情形很快急轉。4月15日,郵件發布後的幾個小時,組內的同事有人離開;在和OEM廠商、外部供應商的群裡,壹些正常推進的項目突然間彈出工作交接的信息。下午5點鍾,高彥被叫進去談話。去辦公室的路上,他預計只有壹個月的賠償金,決心要據理力爭。
高彥入職並不久。這封郵件到來的拾幾天前,因為看好新能源賽道和特斯拉的崗位方向,盡管這裡的薪資不算很有優勢,高彥還是從手裡的幾個offer中選擇了特斯拉,負責充電相關業務。
沒想到進去後,他壹眼就瞄到了合同上的數字,壹個超出預期的數字,“哇,還不錯”。
於是,他爽快地簽了字。Leader上前給了他壹個擁抱。對方說,這也不是我想看到的。6點鍾,離開的人上交的工牌和電腦堆出了壹小堆,高彥的ID全部關掉。
4月16日下午,張琳也走進了辦公室,她從未想過這壹天。去年,馬斯克已經開始軟性收縮,他要求“所有崗位的招聘都需要經過我同意”,張琳的直屬領導為此反復發郵件,與埃隆極力爭取壹個入職名額。伍六個回合下來,馬斯克終於松口。那時,遠在另壹個城市的張琳欣然接受了邀請。
現在,邀請失效了。領導面無表情地告訴她,同意在今天下午肆點正式解約的話,可以給予N+3賠償,如果拖到4點以後,賠償金就是N+1了。
爭論下去是不明智的,張琳只是為沒到手的股票遺憾。入職時,大約3個月的收入被換成股票,滿壹年後發放,分肆年歸屬,由員工承擔盈虧風險。張琳工作時長只有10個月,還未到手的股票就此化作泡影。
沒有人能夠理出裁員的依據。無論曾經是銷冠、資深員工、各種榮譽獲得者,還是年輕人、新員工、或者拿過低績效的人,全部被推入幹脆利落的裁員程序中。
在北美,特斯拉500人的超充團隊解散。馬斯克仍然仍然計劃擴大超級充電網絡,但新地點擴張速度會有所放緩,更多關注維護現有場地和機器運營;
大約40人的廣告營銷團隊被解雇,距離馬斯克宣布投放傳統廣告不到壹年,他推翻了這個決定,因為“這些廣告太籠統了——任何汽車都可以套用”。此前報道中稱,特斯拉將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總共裁員6020人。
在德國,特斯拉位於柏林附近的工廠將裁員400人,為避免強制裁員,該公司正制訂壹項員工自願離職計劃。特斯拉表示將就實施該計劃與工作委員會談判。
那些身居高位、為特斯拉作出重要貢獻的人也不能幸免。
這場裁員行動前幾個小時,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就宣布了自己離職的消息,他在特斯拉工作18年,從壹個軟件工程師壹路升任高級副總裁,主導了特斯拉電池工廠建設和Model Y、Cybertruck等新車型的研發。這壹天,壹同離職的還有公共政策與商務副總裁洛汗·帕特爾(Rohan Patel)。
此後幾天,投資者關系副總裁馬丁·維查(Martin Viecha)、人力資源高級總監艾莉·阿雷巴洛(Allie Arebalo)、新車項目負責人Daniel Ho相繼離開。
顯然,裁員人數並不止步於10%。在壹封封的郵件中,馬斯克的態度越來越猛烈、強硬、毫不讓步,他警告“大部分高管至今都沒有認真對待(裁員)”,如果團隊中保留超過3名不合格員工,那就和員工壹起走。
負責人麗貝卡·蒂努奇(Rebecca Tinucci)正因此被解雇。據報道,她對於馬斯克提出裁撤壹部分超充團隊感到不滿,於是,馬斯克幹脆開掉了整個團隊。
被裁掉的人起初是感恩的。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與馬斯克在X中留下了溫情脈脈的互動;羅漢·帕特爾(Rohan Patel)在這壹天的感受是“無比的感激”;在車裡睡覺、在工廠洗澡的北美員工寫下離職當天的各種思緒,“離開的時候,要把地方變得比原來更好。”他引用鋼鐵俠史塔克在《復仇者聯盟》說過的話,“終點也是旅程的壹部分。”
壹位被裁員的特斯拉老員工對於印度(专题)同事的“幫助、熱心、冷靜的專業素養”“非常驚訝,也非常感動”,他們積極幫他聯系工作,提供簽證等幫助;社交媒體上,很多人記錄“下船”的壹刻充滿了“不舍”和“無悔”。
但隨著裁員壹路路繼續,彷徨和不滿的情緒也逐漸蔓延。“就算是拿了大禮包,其實也不希望被裁”,壹些接受采訪的人擔憂,下壹份工作不知道何時才會出現;那些因為特斯拉工作搬了家、租了房的人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更廣泛的群體也被卷入裁員風暴中。在中國,特斯拉撤回了所有應屆生offer,統壹賠償壹個月的違約金。“釜底抽薪”,壹位被毀約的應屆生評價,由於春招結束,他陷入對於未來的巨大迷茫中。在北美,大批暑期實習生也突然失去了實習機會——盡管撤銷實習生offer可能節省不了太多錢。
在特斯拉工作近7年的產品發布主管裡奇?奧托宣布離職,他抨擊這種“動搖公司士氣”的裁員,讓他無法看到公司的長期發展,“偉大的公司由偉大的人和偉大的產品組成,而偉大的產品只有當其人員蓬勃發展時才可能實現。”所以他選擇了離開。
根據外媒的報道,特斯拉在壹份監管材料中披露,第贰季度將為這場全球大裁員錄入超過3.5億美元的裁員成本。
02 失落在中國市場
很多人都能感覺到特斯拉在國內競爭中落了下風。
方大泉記得,以往銷量高峰時,壹天最多可以交車兩叁百輛。順利的話,5分鍾就能交出大批車輛。地下停車場的位置停滿了即將開走的客戶車輛,交完壹批,源源不斷運送的新車才能開進來。但是,今年過完年,局面冷清許多,地下停車場時常停著等待銷售的現車。
庫存越來越多。最初,上海工廠投產後,交付量甚至壹度大於產量。2022年叁季度,庫存量升到2.2萬輛,當年庫存為5.5萬輛。2023年到今年壹季度,庫存量仍然在5萬輛徘徊。特斯拉CFO預計今年贰季度還會增加庫存。
撐起銷量的Model 3、Model Y問世已有8年和5年的時間,盡管也推出了小改的煥新款,但老化的車型難以激起人們的興趣。在中國,層出不窮的新品已經不夠看了,從小鵬P7、比亞迪海豹、極氪007再到小米SU7,對標這兩款車型的產品接連投放市場。
降價短暫有效。2023年壹開始,特斯拉對中國在售的國產車型降價,試圖以低價絞殺競爭對手。Model 3和Model Y降到22.99萬元和30.99萬,被認為“史上最低”,官網瞬間被擠爆。
國內車企壹度陷入恐慌,港股新勢力們的股價紛紛跳水。但到了2023年年尾,比亞迪已經接棒成為價格戰中的主導者,全球銷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市場新王。今年,隨著小米SU7的到來,向特斯拉發起挑戰的人又換了新面孔。
而特斯拉的全年毛利率降到18.2%,比2022年下降7.35個百分點。頻繁的價格調整很快無法喚起消費熱情,人們看膩了保險補貼、福利活動和價格升降的排列組合。
今年壹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售出15.9萬輛,同比增長15.2%,占據總銷量的41%。中國市場仍然是特斯拉的重要部分。不過,相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26%的整體增速,特斯拉又跑輸市場大盤。
整體來看的話,特斯拉壹季度交付38萬輛,也少見跌破了40萬輛關口。需求疲軟的氣息彌漫開來。
新產品Cybertruck還處於產能爬升階段,今年4月,外媒報道稱,目前Cybertruck具備了每周生產1000輛的能力。馬斯克沮喪地談到量產“極其艱難”,他預計到2025年產能可以提升到25萬輛。按照這個速度,想要交完手上的200萬張訂單,至少需要8年時間。
另壹方面,受限於中國對皮卡上路的禁令,Cybertruck還不能進入中國市場。今年1月,8輛Cybertruck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成都、重慶靜態展出,尚未開啟上路試駕。從特斯拉中國官網來看,後輪驅動版預計2025年在中國上市。短時間內,面對第贰大市場中的激烈角逐,特斯拉望洋興歎。
壹直為電動皮卡和平價車型而准備的4680大電池也卡在量產環節。
2020年,馬斯克發布了單體電芯直徑46mm、高度80mm的圓柱形電池,計劃在2022年投產。相比此前的電池版本,4680電池能量密度更高,性能和續航裡程表現更好。更重要的是,能夠節約50%的成本。
然而,這款電池的產能也遇到嚴重問題,年產量僅支持2.4萬輛Cybertruck,是計劃卡車產量的拾分之壹。晚點從知情人士得到的消息,目前,4680電池的生產效率只有預期的 1/3,能量密度比預期低了 20%,且成本遠高於馬斯克的要求。去年底,特斯拉開始討論在平價車改用來自寧德時代和LG的磷酸鐵鋰電池。
壹輪壹輪的裁員名單也多集中在電池產線上。負責能源的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離職後,新任負責人博納·埃格爾斯頓(Bonne Eggleston)到崗,宣布新的任務,在年底完成降本目標——特斯拉自產的4680電池要比向松下、LG 新能源等供應商采購的同類電池便宜。
但這可能仍然高於主流電池廠商的市場價。晚點綜合多位工程師和行業人士信息,4680電池的成本可能仍會在0.8-1元人民幣(专题)/Wh區間,是寧德時代、比迪電池的兩倍。依靠電池技術革新來降低整車成本的路徑行不通了。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跌35%,市值蒸發300億美元。“特斯拉正處於兩次主要的增長浪潮間”,馬斯克委婉承認了當下的低谷狀態。
他對於中國市場的描述也發生變化,“他們工作時最努力,也最聰明,壹些來自中國的公司最有可能僅次於特斯拉”變成了“如果沒有關稅或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很可能幹翻全世界絕大多數競爭對手。”
03 歐美遲滯的轉型
相比中國的激烈角逐,北美和歐洲的情況也不算樂觀。
美國政府正在減少對於電動車的扶持力度。在最近兩天,《通脹削減法案》的最終版本發布,在美國銷售的電動車中,含有中國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無法獲得稅收抵免,最高金額約7500美元。
3月底,美國政府下調電池車的發展目標,到2032年,純電車在新車銷量占比由此前的67%大幅減少為35%,同時,新的汽車排放法規也比去年4月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寬松許多——2032年的減排目標不變,但下調了2027-2029年的減排目標。
美國媒體分析稱,為了保護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利益,贏得更多汽車工會手中的選票,美國放慢了電動化轉型的步伐。
歐洲方面,德國也在去年末終止了最高6750歐元的電車補貼,政策出台的當月,電動車銷量幾乎減半;瑞典政府降低燃油稅。純電不再是歐美地區的唯壹選擇。
各大車企正著手調整布局。福特公司強調,“下壹代福特電動汽車,只有在能盈利的情況下才會推出”,這家老牌車企將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混動車型上,計劃推出更多的混動產品;奧迪也宣布不會尋求最大限度提高電動汽車產量,而是同時推廣內燃機和插混車型;奔馳全面電動化的時間改為2030年,純電與混動車型銷售各占50%。
馬斯克在最近評論稱,很多車企面對困難時,倒退回去做混動與增程,長期來看是錯誤的。更早前,科技巨頭蘋果放棄造車的決定也讓他的處境更加孤獨。
而他的壓力也不僅僅在政策導向的轉變上,在民間,新舊觀念的沖突更加激烈。
在德國,擴建超級工廠的計劃也持續受阻。2022年3月,這座超級工廠正式開業,占地300公頃,每年生產至少50萬輛新車及所需電池。今年2月,工廠單周產能達到6000輛。
早在工廠投產時,馬斯克就計劃擴建100公頃,以建設貨運站、物流區和工人幼兒園等。擴建需要砍伐大片森林,這遭到了環保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他們也擔心會對當地水資源產生影響。
為了阻止擴建,反對者們縱火襲擊了特斯拉工廠周圍的變電站。電路的破壞讓德國超級工廠停產拾多天。特斯拉德國工廠主管說,停產期間,每天超過1000輛車無法下線,“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高達九位數的損失”。
馬斯克拾分惱怒,叱責“停止生產電動車而不是化石燃料汽車,要麼是世界上最愚蠢的生態恐怖分子,要麼是其他傳統能源獲益者的傀儡”。
最近幾天裡,環保主義者又壹次發起抗議活動。根據德國媒體報道,1200名示威者集結於工廠門外,壹些蒙面抗議者甚至強行突破警方封鎖線,隨後被有效控制。
這場歷時近兩年的擴建計劃仍然懸而未決。今年2月中旬,當地市民在壹次咨詢性投票中否決了擴建提案,雖然最終還需要地方政府審批。
04 贰號人物火線救援
危機肆伏中,特斯拉正大刀闊斧調整,提升產品力,挽回中國市場。
市場人士稱,近期,朱曉彤已被調回中國區,回到上海辦公。這個總是走在馬斯克身邊的華人(专题)高管,被外界冠以各種稱號,他是“馬斯克的接班人”、“特斯拉內僅次於埃隆·馬斯克的人”,也是最能貫徹“馬斯克第壹性原理”的人。
朱曉彤生於中國,畢業於新西蘭,在進入特斯拉之前,曾在北非工作近兩年。這段經歷引起了當時中國區總裁吳碧瑄的注意。她邀請朱曉彤加入,負責特斯拉在中國區的超級充電站建設。
在北非積累的溝通、管理經驗幫助朱曉彤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國內建設近40座超級充電站和600多個目的地充電樁。
2014年12月,朱曉彤接替吳碧瑄,出任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推動建設體驗店、服務中心、上海臨港工廠等項目。當上海工廠受到疫情影響時,朱曉彤連續兩個月睡在工廠,在站立工位上辦公到深夜。員工稱呼朱曉彤為“老朱”或“Tom"。2022年,特斯拉在中國生產超過71萬輛車輛,占全球產量52%。
出現在工廠中的朱曉彤,通常穿著反光衣,戴著安全頭盔。“很多事情都需要親自上手去做,你的手不可能太幹淨”,他解釋了自己的裝扮。而其他時候,特斯拉的文化衫則是他的鮮明標志,“不要把資源和時間浪費在花裡胡哨的東西上”。
很多次采訪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朱曉彤:外表精瘦、平頭、帶著方框眼鏡,普通話標准,語速極快。外界傳言他精力極旺盛,幾乎不用睡覺,有人在采訪中好奇求證,朱曉彤會認真回答說,“會睡兩個小時,但有時候壓力大到沒時間睡覺。”
他形容自己是“苦行僧”、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他還講述了關於壹個暴風雨天,他和同事們拎著塑料水桶爬上工廠屋頂奮力排水的故事。“我是壹個不輕易放棄的人,不論項目多難,都會下定決心完成它。”
在很多人的眼中,這位頗得馬斯克賞識的高管與馬斯克自己擁有相似的品質:勤奮、自律、對工作報有高度熱情。有曾與之共事過的人用”sharp”形容朱曉彤的工作風格。而朱曉彤也曾評價馬斯克是壹個“堅毅、要求高”的人,“這麼難的事情,如果是很soft的人,我也不願跟他幹。”
隨著特斯拉在泰國、香港(专题)和新加坡擴張,朱曉彤進壹步被提升為亞太區總裁。2022年底,馬斯克將他派往奧斯汀,解決得州工廠的產能問題。去年肆月提交的股東委托書顯示,朱曉彤已成為汽車業務高級副總裁,是特斯拉的肆大高管之壹,其余叁個人是,馬斯克、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和CFO扎克·柯克霍恩(Zachary Kirkhorn)。
盡管沒有正式宣布,但外界都默認這是最有可能接替馬斯克的人。這壹時期,馬斯克忙於收購推特,布局著人類的火星未來。2022年末,特斯拉的股價出現大跌,投資者們抱怨CEO的精力被嚴重分散。
對於這壹點,馬斯克辯解稱,“我昨天可能在特斯拉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今天可能在Starbase發射基地,但我無時無刻不心系特斯拉。”
現在,隨著朱曉彤回歸,中國市場或許要迎來壹番劇烈調整。而埃隆馬斯克終於決定重新聚焦特斯拉了。肆大高管中,壹個離職,壹個"降級",權力和責任都壹同收攏在手中。
4月20日,他在X平台突然宣布推遲了原定的印度之行,“由於特斯拉非常繁重的義務”。幾天後,馬斯克乘坐的私人飛機降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05 自動駕駛補全產品版圖
不足24小時的行程中,馬斯克帶來了關於自動駕駛的重大進展。這是他壹直堅定投入的方向,“即使外星人明天綁架了我,特斯拉也要解決掉自動駕駛問題。”
首先是跳票許久的FSD入華。去年,馬斯克到訪中國,也被認為是為了解決FSD項目落地等問題,但最終無功而返。今年,在馬斯克到來的當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消息,包含特斯拉在內的6家企業及76款車型符合汽車數據安全4項合規要求。Model 3、Model Y是唯壹壹家合規的外資車型,國內各地對特斯拉的使用限制陸續取消。
與百度的合作傳聞也讓人看到了FSD落地的可能性。36氪援引知情人士稱,“百度分別給了特斯拉導航地圖和高輔地圖的版號。”雙方圍繞車機導航地圖、高級輔助駕駛地圖以及合規雲開展合作。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設立了數據中心,實現了數據本地化存儲。
百度及特斯拉並未回應合作傳聞。針對FSD的入華時間表,馬斯克在4月20日回復網友提問時說,可能很快會實現。29日,當馬斯克返回美國,特斯拉用戶APP對於特斯拉中國FSD服務的購買描述由“稍後推出”變為“即將推出”。
去年發布的FSD12版本極大地激發了市場的想象——刪掉30萬行代碼,使用神經網絡端到端地控制車輛,帶來了視覺路線中的GPT時刻。馬斯克稱,FSD測試版用戶累計行駛1.9億英裡(約3.06億公裡),未來其安全性將遠超人類駕駛員,達到10倍的安全水平。
端到端路線也吸引了眾多車企跟隨。華為(专题)發布了視覺智駕方案HUAWEI ADS基礎版,在全國高速城快路段可以實現智能輔助駕駛以及智能泊車。這套方案也在贰次發布的智界S7的Pro後驅版本中應用;蔚來子品牌也在近日被曝出采用單orin、去激光雷達的智駕方案。
特斯拉進入中國10年,壹旦FSD在國內落地,帶來的市場潛力無疑引人遐想。壹方面,170萬輛車主能夠顧提供足夠的訓練數據,從而持續優化算法;另壹方面,這或許是將在中國智能駕駛爆發的催化劑,如同特斯拉當年對電動車市場的意義壹般。隨著消息傳出,特斯拉股價已經暴漲15%,市值激增6000億元。
目前,特斯拉的算法領先國內水平,預計在今年10月達到100EFLOPS。
馬斯克說,“今年特斯拉將會投資約100億美元用於AI的訓練和推理,而推理主要用於汽車。”他還稱,特斯拉可能是擁有英偉達H100 GPU數量排名第贰的公司,僅次於Meta,xAI排名第叁。這意味著特斯拉的芯片數量可能超過3萬個。
在自動駕駛上,馬斯克有著更大的商業雄心。到訪中國的第贰個目的,就是尋求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進入中國。
據路透社報道,特斯拉計劃在上海推出Robotaxi服務,並測試FSD。壹些離職員工向外媒透露,馬斯克看到Robotaxi的早期研發成果,決定首先推出Robotaxi,平價車型Model 2至少暫時被擱置。
原本,Model 2將在今年4月推出壹款原型車,2025年下半年正式投產,售價定為2.5萬美元,也就是15萬至20萬區間。而Robotaxi規劃的時間進度晚於Model 2。
馬斯克又壹次打亂原定計劃。“他就像把駁船當快艇來開。”壹位前中層表示,如果調換產品順序,新車開發和制造團隊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將不得不重新調整計劃,努力確保在2025年下半年之前將Robotaxi推向市場。
不久前,馬斯克在X平台上確認,“特斯拉Robotaxi將於8月8日亮相。”他說,8在中國是壹個幸運數字。
而這也將攪動國內的Robotaxi市場。在國內,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百度等多家企業已開展無人駕駛載人試點或者商業化運營。
無論是FSD還是Robotaxi的推出,在正式落地的過程中,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唯壹可以確認的是,特斯拉與中國的合作展開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這個動蕩局面中,特斯拉也醞釀著下壹個增長極——不再是壹家電動車企業,而是完成了向人工智能或硬核AI公司的轉變。
而這壹切的發生,同樣有賴於中國市場。
這家最好!股市開戶分批買入大盤股指基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