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13 | 來源: 車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斯拉 | 字體: 小 中 大
就是在這個時候,周鵬飛也坐著班車,進入上海臨港工廠,上滿12個小時,他又乘坐班車回到住所,過著壹種規律穩定的生活,直至毫無征兆的裁員消息。
當晚,他到崗僅有半小時,被帶上贰樓談話還穿著工作服,壹起簽字的老員工卻換上了自己的衣服,帶著自己的東西。看到這壹點,周鵬飛揣測,“(這些老人)肯定很早就和主管有過很深的溝通,商量好了,就等著這壹天”。壹個小時不到,他又走出了工廠大樓,天色剛剛暗下來,賠償金額讓他滿意。
“說再見是很困難的”,馬斯克在郵件中稱,我討厭裁員,但我必須這麼做。這將使我們能夠更加精簡、更好地創新,從而為下壹個增長周期做准備。去年末,特斯拉員工的全球人數超過14萬人,至少1.4萬人將會被波及。
看完郵件,高彥認為自己暫時還是安全的。他回憶起團隊私下的議論,大家覺得“運營同學先扛槍”,“壹些負責effort(有影響力的)、creative(創造性的)工作的人”不那麼受影響。
情形很快急轉。4月15日,郵件發布後的幾個小時,組內的同事有人離開;在和OEM廠商、外部供應商的群裡,壹些正常推進的項目突然間彈出工作交接的信息。下午5點鍾,高彥被叫進去談話。去辦公室的路上,他預計只有壹個月的賠償金,決心要據理力爭。
高彥入職並不久。這封郵件到來的拾幾天前,因為看好新能源賽道和特斯拉的崗位方向,盡管這裡的薪資不算很有優勢,高彥還是從手裡的幾個offer中選擇了特斯拉,負責充電相關業務。
沒想到進去後,他壹眼就瞄到了合同上的數字,壹個超出預期的數字,“哇,還不錯”。
於是,他爽快地簽了字。Leader上前給了他壹個擁抱。對方說,這也不是我想看到的。6點鍾,離開的人上交的工牌和電腦堆出了壹小堆,高彥的ID全部關掉。
4月16日下午,張琳也走進了辦公室,她從未想過這壹天。去年,馬斯克已經開始軟性收縮,他要求“所有崗位的招聘都需要經過我同意”,張琳的直屬領導為此反復發郵件,與埃隆極力爭取壹個入職名額。伍六個回合下來,馬斯克終於松口。那時,遠在另壹個城市的張琳欣然接受了邀請。
現在,邀請失效了。領導面無表情地告訴她,同意在今天下午肆點正式解約的話,可以給予N+3賠償,如果拖到4點以後,賠償金就是N+1了。
爭論下去是不明智的,張琳只是為沒到手的股票遺憾。入職時,大約3個月的收入被換成股票,滿壹年後發放,分肆年歸屬,由員工承擔盈虧風險。張琳工作時長只有10個月,還未到手的股票就此化作泡影。
沒有人能夠理出裁員的依據。無論曾經是銷冠、資深員工、各種榮譽獲得者,還是年輕人、新員工、或者拿過低績效的人,全部被推入幹脆利落的裁員程序中。
在北美,特斯拉500人的超充團隊解散。馬斯克仍然仍然計劃擴大超級充電網絡,但新地點擴張速度會有所放緩,更多關注維護現有場地和機器運營;
大約40人的廣告營銷團隊被解雇,距離馬斯克宣布投放傳統廣告不到壹年,他推翻了這個決定,因為“這些廣告太籠統了——任何汽車都可以套用”。此前報道中稱,特斯拉將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總共裁員6020人。
在德國,特斯拉位於柏林附近的工廠將裁員400人,為避免強制裁員,該公司正制訂壹項員工自願離職計劃。特斯拉表示將就實施該計劃與工作委員會談判。
那些身居高位、為特斯拉作出重要貢獻的人也不能幸免。
這場裁員行動前幾個小時,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就宣布了自己離職的消息,他在特斯拉工作18年,從壹個軟件工程師壹路升任高級副總裁,主導了特斯拉電池工廠建設和Model Y、Cybertruck等新車型的研發。這壹天,壹同離職的還有公共政策與商務副總裁洛汗·帕特爾(Rohan Patel)。
此後幾天,投資者關系副總裁馬丁·維查(Martin Viecha)、人力資源高級總監艾莉·阿雷巴洛(Allie Arebalo)、新車項目負責人Daniel Ho相繼離開。
顯然,裁員人數並不止步於10%。在壹封封的郵件中,馬斯克的態度越來越猛烈、強硬、毫不讓步,他警告“大部分高管至今都沒有認真對待(裁員)”,如果團隊中保留超過3名不合格員工,那就和員工壹起走。
負責人麗貝卡·蒂努奇(Rebecca Tinucci)正因此被解雇。據報道,她對於馬斯克提出裁撤壹部分超充團隊感到不滿,於是,馬斯克幹脆開掉了整個團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