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13 | 來源: 車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斯拉 | 字體: 小 中 大
2020年,馬斯克發布了單體電芯直徑46mm、高度80mm的圓柱形電池,計劃在2022年投產。相比此前的電池版本,4680電池能量密度更高,性能和續航裡程表現更好。更重要的是,能夠節約50%的成本。
然而,這款電池的產能也遇到嚴重問題,年產量僅支持2.4萬輛Cybertruck,是計劃卡車產量的拾分之壹。晚點從知情人士得到的消息,目前,4680電池的生產效率只有預期的 1/3,能量密度比預期低了 20%,且成本遠高於馬斯克的要求。去年底,特斯拉開始討論在平價車改用來自寧德時代和LG的磷酸鐵鋰電池。
壹輪壹輪的裁員名單也多集中在電池產線上。負責能源的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離職後,新任負責人博納·埃格爾斯頓(Bonne Eggleston)到崗,宣布新的任務,在年底完成降本目標——特斯拉自產的4680電池要比向松下、LG 新能源等供應商采購的同類電池便宜。
但這可能仍然高於主流電池廠商的市場價。晚點綜合多位工程師和行業人士信息,4680電池的成本可能仍會在0.8-1元人民幣(专题)/Wh區間,是寧德時代、比迪電池的兩倍。依靠電池技術革新來降低整車成本的路徑行不通了。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跌35%,市值蒸發300億美元。“特斯拉正處於兩次主要的增長浪潮間”,馬斯克委婉承認了當下的低谷狀態。
他對於中國市場的描述也發生變化,“他們工作時最努力,也最聰明,壹些來自中國的公司最有可能僅次於特斯拉”變成了“如果沒有關稅或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很可能幹翻全世界絕大多數競爭對手。”
03 歐美遲滯的轉型
相比中國的激烈角逐,北美和歐洲的情況也不算樂觀。
美國政府正在減少對於電動車的扶持力度。在最近兩天,《通脹削減法案》的最終版本發布,在美國銷售的電動車中,含有中國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無法獲得稅收抵免,最高金額約7500美元。
3月底,美國政府下調電池車的發展目標,到2032年,純電車在新車銷量占比由此前的67%大幅減少為35%,同時,新的汽車排放法規也比去年4月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寬松許多——2032年的減排目標不變,但下調了2027-2029年的減排目標。
美國媒體分析稱,為了保護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利益,贏得更多汽車工會手中的選票,美國放慢了電動化轉型的步伐。
歐洲方面,德國也在去年末終止了最高6750歐元的電車補貼,政策出台的當月,電動車銷量幾乎減半;瑞典政府降低燃油稅。純電不再是歐美地區的唯壹選擇。
各大車企正著手調整布局。福特公司強調,“下壹代福特電動汽車,只有在能盈利的情況下才會推出”,這家老牌車企將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混動車型上,計劃推出更多的混動產品;奧迪也宣布不會尋求最大限度提高電動汽車產量,而是同時推廣內燃機和插混車型;奔馳全面電動化的時間改為2030年,純電與混動車型銷售各占50%。
馬斯克在最近評論稱,很多車企面對困難時,倒退回去做混動與增程,長期來看是錯誤的。更早前,科技巨頭蘋果放棄造車的決定也讓他的處境更加孤獨。
而他的壓力也不僅僅在政策導向的轉變上,在民間,新舊觀念的沖突更加激烈。
在德國,擴建超級工廠的計劃也持續受阻。2022年3月,這座超級工廠正式開業,占地300公頃,每年生產至少50萬輛新車及所需電池。今年2月,工廠單周產能達到6000輛。
早在工廠投產時,馬斯克就計劃擴建100公頃,以建設貨運站、物流區和工人幼兒園等。擴建需要砍伐大片森林,這遭到了環保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他們也擔心會對當地水資源產生影響。
為了阻止擴建,反對者們縱火襲擊了特斯拉工廠周圍的變電站。電路的破壞讓德國超級工廠停產拾多天。特斯拉德國工廠主管說,停產期間,每天超過1000輛車無法下線,“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高達九位數的損失”。
馬斯克拾分惱怒,叱責“停止生產電動車而不是化石燃料汽車,要麼是世界上最愚蠢的生態恐怖分子,要麼是其他傳統能源獲益者的傀儡”。
最近幾天裡,環保主義者又壹次發起抗議活動。根據德國媒體報道,1200名示威者集結於工廠門外,壹些蒙面抗議者甚至強行突破警方封鎖線,隨後被有效控制。
這場歷時近兩年的擴建計劃仍然懸而未決。今年2月中旬,當地市民在壹次咨詢性投票中否決了擴建提案,雖然最終還需要地方政府審批。-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