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14 | 來源: 自由亞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但與此同時,“真正的”日本企業和日本文化卻依然在中國市場上大殺肆方,到處收割中國人的鈔票。壹邊抵制“據說親日”的農夫山泉,壹邊買真正的日本品牌麒麟、叁得利,這不是笑話,而是兩個月前真發生過的事實。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日本國內被認為”好看但晦澀”,評價兩極,卻在中國收獲了最多的票房和近乎壹邊倒的好評。按照小粉紅們的審查標准,這部電影顯然屬於“借反戰的名頭為侵略戰爭洗白”的范疇——我不知道日本人怎麼表達歷史不算洗白,可能必須自殺謝罪吧?在中國人瘋狂赴日的同時,各地文旅也壹直沒少整“小京都”“小鐮倉”之類山寨網紅景點的爛活,“媚日”媚到了官方層面。“反日”這件事,中國人做到了空前的精分,這種精分甚至可以體現在同壹個人身上。
當然我們如果代入天降偉人指揮棒下卷瘋了的中共國家機器各部門的視角就可以理解這種精分了。在宣傳上炒作反日的,和在經濟上增加對日貿易的是不同的部門,考核不同的績效。而服用反日雞血的大部分反正也沒錢去日本,去日本的那些純粹的日子人只要不夠出名,氣勢洶洶的獵巫和網暴也跟他們無關。而在華投資的日企和赴日投資特別是買房的中國有錢人,則在有關部門的保護之下安然無恙。喧囂的線上輿論可能只是個泡泡,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
“沒有未來”的日本到底“什麼值得買”
從消費者的層面來看,“爆買”日本確實只能算是壹種經濟理性行為。畢竟日元匯率現在已經處於歷史低點,日本的所有商品相對於之前都算是打了柒伍折。況且日本的商品從日常生活用品到大件耐用消費品,其精美的工藝、牢靠的質量、人性化的設計、合理的價格,總能讓人愛不釋手。在社交網絡泛濫的當今社會,對日貨的“有口皆碑”已經形成了浪潮,不是短期內可以消退的。加上日本的商業服務精神、設身處地為客人著想的服務意識世界壹流,中國人訪日“爆買”的也是標准化和感受人性化的服務、蘊含在商品和服務中潤物細無聲的日本價值。實際上相比於疫情前,中國人今年的“爆買”還差了很遠。那時候我親身體會過被中國游客擠爆的東京藥妝店,穿著和服逛街的游客幾乎全講中文的京都清水寺。畢竟現在中國人也沒錢了,陷入跟日本“失去叁拾年”壹樣的嚴重通縮,大家已經沒有錢和意願去消費了。
但從宏觀視角,全世界更關心的是,日本的這輪被美元加息帶動起來的,“半推半就”的“貶值促經濟”,到底能不能帶領這個“躺平”了叁拾年的國家走出通縮陰影,重現輝煌。從股市的狀況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從去年開始,全球球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入日本市場,日股也重新站上34年前的歷史高點。今年迄今,日經225指數飆升超過14%,跑贏了大多數其他主要市場,去年全年漲幅高達28%。“股神”巴菲特增持日本伍大商社,外資大量湧入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開始攀升。外資成日股反彈的主要動力,目前外資持股比例已從1989年的不到5%升至30%。如今,日本經濟正處於壹個轉折點, 日本央行准備最早在今年春天開始逐步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公司提高商品價格,薪資固化情況打破。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日本的資產確實被長期低估了,日元大貶值後更是如此。雖然日本這30年從世界之巔滑落為“發達國家贰流”的衰落是明顯的:1989年,在全球市值排名前50位的公司中,日本公司占了32 家,尤其是銀行。如今,只有豐田汽車公司壹家日本公司躋身全球50強。1989年,世界上10位最有錢的富豪中有6位是日本人,現在只有叁名日本人躋身全球億萬富豪前100名。因為長期“預期低迷”,日本東京證交所主要上市公司中大約有壹半的公司被低估,市淨率低於1。即使在今年的反彈之後,許多日本股票仍然處於低迷的水平,37% 的日經指數成分股的交易價格低於其賬面價值。這意味著投資者賣掉公司的所有資產比繼續經營能賺更多的錢,這等於是對管理層投下了不信任票,但也可以反向解釋為,企業有很大的上升潛力。日本企業特別是大型商社積累的巨額現金——很多來自於海外投資,因為擴張緩慢而相對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對於投資者來說,特別地“劃算”。證券市場的“價值再發現”也外溢到了房地產領域,這正好是中國富人喜愛和擅長的投資,日本有序的社會管理體系、良好的公共服務、完善的基礎建設和高度文明的國民素質襯托之下,日本的房地產也是驚人的劃算,這才有了王思聰大公子為代表的壹眾中國富豪紛紛赴日買房的景象。
盡管如此,日本經濟風險仍存,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家庭消費依然疲軟,尚未完全走出通縮。日本也尚未正式宣布走出通縮,仍是全球唯壹壹個實行負利率的國家。更重要的是,那些長期困擾日本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都沒有決定性的好轉跡象。比如人口老齡化雖然歷經這30年的“休養生息”略有好轉,但也就是人口出生率做到了東亞第壹而已——這只不過是跟隔壁玩徹底絕育的中韓台相比。而日本的優勢產業雖然護城河依然寬闊——比如豐田依然是世界汽車行業霸主,但卻向上在科技原創開發上趕不上美國,下面又要被中國的廉價商品挑戰,雖然獲利依然豐富但依然難擺脫“吃老本”之嫌。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這輪“繁榮”仍然很可能僅僅存在於股市之中,普通人卻要承受輸入性通脹的痛苦。而被量化公式驅動的投資者的青睞經常只是壹時的——他們甚至最近也發現,中國大A也被“低估”了…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更重要的是,日本作為“東亞長子”,在其“犧牲國民生活死命卷生產”的模式破產叁拾年之後,能否在高端制造業的現成優勢基礎上,重建立足於本國消費和科技創新的新壹波繁榮。還是被重新逼入犧牲國民生活內卷輸出過剩產能的自毀道路上——這條道路目前由天降偉人帶領中國人民瘋狂推進中,涉及幾拾億人的眼前的生計,以及我們這個世界要有壹個怎樣的明天。-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