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18 | 來源: 真實人物采訪 | 有2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可是北京的國際學校不收插班生,學費也是按學期交。正愁沒有合適的,偶然間從兒子同學媽媽那裡獲知,大理有所創新學校性價比不錯,全英文教學,可以按周交費。我沒有任何猶豫,就帶著兒子來大理旅居、游學。
(兒子在大理游學,收獲大得出乎意料)
在這所學校,我兒子的語言、社交、體能都有不少提升,性格轉變更給了我驚喜,兒子從疫情期間的超級宅男,變成了現在的“社牛”。
兒子學得開心,我也玩得盡興,轉眼間兩個月過去了,我們終於等來了簽證。2023年11月,我和兒子登陸了加拿大。
兒子學校的校長是美國人,離開大理時,對我們移民北美表示不解,說大理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這就像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可見,人們在某個階段,都會有想要的某種生活,有想去的某個地方。
入境加拿大,我的旅游簽要換工簽,兒子則要換學簽。沒想到,整個過程僅用了壹個小時,出奇順利。
時值冬季,也是溫哥華的雨季,陰雨連綿,讓我們有點不適應。不過,隨著春天的到來,陽光明媚,處處可見鮮花怒放。
(兒子體能有了很大提升)
以前擔心語言問題,發現實在不成問題,因為這裡華人太多了。我的鄰居95%是華人,兒子班級裡,25人有22位華人。
我時常有種錯覺,感覺還在北京的叁裡屯。
現在,我們到溫哥華已有幾個月了。老公工作時間規律,很少加班,有更多時間陪伴我們。兒子更加熱愛戶外了,運動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家長們溝通的話題,不再是如何雞娃,而是准備帶孩子去哪玩。
當然,我也聽到不少吐槽。比如,在國內壹個手機就能搞定購物、外賣等很多問題,但在溫哥華做不到。還有水土不服的,來這裡幾年,年年過敏。
我就親見壹位鄰居,在3月花開時,不停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的,很難受。她還吐槽,這裡看病難,要約、要等很長時間。
不同的地方,會各有利弊,我們也早有心理准備。-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