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19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但贰女兒不同,她是壹個“把自己放得很靠後”的人,更會關照他人。她有壹種能把身邊人都逗得很開心的治愈力,全班同學都很喜歡她。橘子每天早上送她去學校,都會驚奇地發現同學們在門口排著隊、張開雙臂前來擁抱她,無論男女。
兩個女兒性格差異巨大,但橘子覺得都很好,不以此來分高下,還常常會在中間做“和事佬”。
▲橘子的兩個女兒,受訪者供圖。
有壹回,姐姐想要獨自去玩,嚴詞拒絕妹妹做“跟屁蟲”,妹妹苦苦哀求,但姐姐也無動於衷。
橘子很羨慕大女兒這種堅決,覺得她很酷,但同時也很共情贰女兒——她常常從贰女兒身上看到自己,因為她也是家裡的“老贰”,小時候也是這樣巴巴地求她的哥哥。
壹開始,橘子會嘗試拿糖和玩具“誘惑”姐姐,希望姐姐能帶著妹妹。當她的“熱臉”同樣被“貼冷屁股”後,她只能選擇尊重姐姐,把快要落淚的妹妹牽走,邊走邊對她說:“妹妹,我非常理解你,我的哥哥跟你的姐姐是壹樣的。你知道我的哥哥有多狠心嗎?你知道他是怎麼對我的嗎?”
不壹會兒,贰女兒就完全沉浸在媽媽的年少故事中,傷心也被轉移了,兩個“老贰”開始“互相取暖”。
在學習上,兩個女兒同樣呈現巨大差別——姐姐是偏創造型的,妹妹是偏學習型的。有壹回,妹妹過來說:“媽媽,我覺得姐姐特別會畫畫,我沒有姐姐畫得那麼好。”
橘子就安慰她:“你也畫得很好啊。不要和姐姐比較,你們都有各自擅長的部分。你看你每天都能讓身邊人變得開心,這是壹種非常寶貴的能力,你知道嗎?”自那以後,妹妹很少再拿自己和姐姐比較,還常常回家匯報自己在學校如何很“聰明”地把同學們逗得哈哈大笑。
▲橘子和兩個女兒,受訪者供圖
因此,橘子覺得很多所謂的“競爭”,可能只是壹個被設定的圈套,或是壹個被創造出來的環境。當大人把小孩硬生生“套”進去,這個圈套便永遠存在;相反,如果不預設這壹切,這些問題壓根就不存在。
她首先是人,而不是誰的女兒或母親
和女兒們共處的這些年,橘子覺得最舒服的母女距離,就是人和人的距離。“把她們當作獨立的個體來看,而不是‘我的女兒’。”-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