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28 | 来源: 起点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孙悟空懒得和他扯了:好好好,您老说得都对,随便给一丸儿能用的就成。
这点面子,老君还是要给的:给你可以,嘴可要把严了!下去对那国王说,这仙丹是你千万般艰难才求来的,无比珍贵!
……
如此种种,《阿房宫赋》里有一句话总结的很好: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时间回到现在。
很多人都想不通,都是为了促消费,为什么欧美总是直接给国民发现金,中国则优先给企业贴现、减税、降低融资成本。
凭什么?
只能说,不论发还是不发钱,都是利益驱使。
从税制上看,美国征收的主要是“终端税”,即消费税,终端产品卖出去才有税收。
所以才会想尽一切办法促进消费,直接给消费者发钱是最简单粗暴的手段。
中国企业交的基本都是“增值税”,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每流通一次的增值部分就得加一层税。
这就导致,政府有巨大动力给企业各种优惠政策,让工厂也有动力放开的造,通过提升规模来增加税基。
这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驱动力,也决定了我们是生产型社会、而不是消费型社会。
但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产能严重过剩。
90年代末,我们曾遭遇过类似的问题,大量国企陷入产能过剩和亏损,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导致大规模下岗潮。
当时怎么解决的?
2001年,中国做出很多让步加入WTO,为的就是向海外销售商品,让全球大市场来消化咱们的产能。
所以过去20年,中国制造才能沿用以前的模式,创造了举世震惊的繁荣周期。
可惜,这么长时间的红利期终究是过了。
这两年,地缘摩擦越来越激烈,全球保护主义盛行,各种产业链转移,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
30年前的老问题,似乎又被摆在面前。
市场变小了、产能越积越多,怎么办?
只能卷。
为了能出货、去库存,只能把利润率越压越低,越来越没得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