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30 | 来源: 唐辰同学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雷军有充足的理由来接盘许家印,通过收购恒大汽车,快速将现有的闲置产能利用,以更高效地完成用户订车交付。公开资料显示,恒大汽车天津工厂自今年年初以来已不再生产作业。
但在唐辰看来,表象的关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或者被有意传达的解释。小米收购恒大汽车,有可能但已经完全没必要。
事实上,小米收购恒大汽车的传闻早在2021年就闹过一次。当时有媒体称,中国恒大正在与小米集团谈判出售恒大汽车65%的股份。那段时间,恒大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财务问题后,急需寻找资金度过难关。小米则是在雷军高调宣布“为小米汽车而战”之后,正埋头修炼,经历1000天的磨砺。摘现成的果实,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后来,小米和恒大双方均称与对方有过初步交流,但并未深入洽谈推进。
雷军不是神,要讲新故事
如今,这个所谓的“联姻”再次被否定,其原因不是恒大汽车的遗留资产对小米没有吸引力,而是小米汽车“人车家”的生态故事下,雷军没必要去处理这个有负资产的烂摊子。2023年业绩显示,恒大汽车资产总额为348.51亿元,负债总额达725.43亿元。还有数据显示,恒大汽车造车5年,累计亏损超1100亿元,去年底账上仅剩1.29亿元。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十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单从账面数字就能看出,小米接过来的就是巨额负债,这是一个沉重的大包袱。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小米汽车走的是一条自主自研的路子。买,是某种程度上的路线偏移。以智能驾驶领域为例,小米坚持技术全栈自研,采用了包含了道路大模型、超分占用网络和变焦BEV等领先算法的先进架构,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在国内的首次量产。再比如雷军多次引以为傲的大压铸技术,小米官方称是目前汽车行业新技术应用的明珠;同时,小米官方还表示,小米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拥有量产自研压铸合金材质以及自研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两项技术的汽车厂商。
这条造车路线对于小米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可能影响到雷军高端化故事的圆满表达。正如唐辰在《雷军的高端化,可能要在小米汽车上做成了》一文中所分析,小米高端之路走到第五个年头,智能汽车业务为小米的高端化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智能汽车业务为小米带来高端用户群体。雷军曾在投资者会议上展示,小米SU7系列产品购车用户群体中,女性购买者占比达28%,预计女性车主占比将为40%-50%;另外BBA用户购买者占比29%,苹果用户购买者占比52.5%。
这种结构性的用户洗牌,对小米的其他产品的高端化有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卢伟冰认为,SU7的成功助力小米人车家生态形成正式闭环,对现有其他业务也影响深远。“一是带来了用户的破圈,随着小米SU7成功,小米汽车带来用户结构变化意义重大,破圈效应非常明显,从窄众人群到全人群逐步覆盖。”
另外一方面,智能汽车业务正在为小米估值打开上升空间。巴伦周刊统计,小米股价60日内上涨38.43%,年初至今涨幅达到17.31%。汽车业务已经成为小米股价的主要推动力:3月12日SU7官宣之初,小米股价飙升11.34%;3月28日晚上市后,小米股价在下个交易日(4月2日)上涨8.97%。目前, 摩根大通、华泰证券、浦银国际等机构已将汽车业务纳入小米估值考量,给出公司目标价在23港元-25港元之间。
也就说,在小米既定的造车路线下,收购恒大汽车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对其高端化战略的实施,也没有多大的增益。即便雷军已经被奉为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套用他自己的一句名言来说,鼓动小米接盘恒大汽车,“这TM绝对是来捣乱的”。
对小米来说,更应该重视的是,流量漫灌之下,那些潜在的礁石以及暗滩,任何一个不经意,都会对刚起步的小米汽车造成致命一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