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31 | 來源: 團團說歷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在俄國人的引導之下,兵不血刃地占據了北塘之後,便開始向塘沽進發。
在隨後行軍的途中,英法聯軍遭遇到了清軍騎兵部隊的強力阻截,這支騎兵隊伍以蒙古騎兵為基礎,兵員數量達到了4000余人,人手都配備了弓弩,戰斗力比較極強。
雙方交戰的初期,清軍騎兵部隊依靠著機動性占據了戰事的主動性,但是隨著英法聯軍動用了阿姆斯特朗大炮後,戰事的天平就逐漸倒向了英法聯軍,清軍騎兵部隊在壹輪又壹輪的炮擊中,損失慘重,不得不敗退而走,退回塘沽。
英法聯軍擊潰清軍騎兵部隊後,便開始加快行軍速度,向塘沽進發,8月13日,英法聯軍抵達塘沽後,便從後方運來了叁拾多們來復線炮和數拾門阿姆斯特朗大炮作為進攻塘沽的利器。
8月14日,英法聯軍在炮火的掩護之下,向塘沽發起了猛攻,駐守塘沽的清軍無法抵擋英法聯軍的攻勢,選擇丟棄陣地逃亡,就這樣英法聯軍在沒有花費多大代價的情形之下,又將塘沽攻陷。
塘沽失陷的消息不久就傳到了京師,令鹹豐帝拾分惶恐,他生怕英法聯軍會趁勢直搗京師,威脅他的帝位,於是乎,鹹豐帝連夜修書壹封,命侍從加急送往安徽,交到湘軍統帥曾國藩的手中。
8月25日深夜,這封信終於到了湘軍統帥曾國藩的手中,湘軍統帥曾國藩打開信件後,發現信件上赫然是京師告急,命曾國藩馳援京師,並且指名點姓要求由湘軍悍將鮑超帶隊,率領湘軍精銳兵士北上馳援。
但是湘軍主帥曾國藩看了信件之後,並沒有派兵馳援,而是繼續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安徽的戰事之中。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竟令湘軍主帥曾國藩見死不救,不派出壹兵壹將北上馳援京師呢?
曾國藩的“私心”
英法聯軍攻打京城時,湘軍選擇見死不救,主要有叁個原因:
——第壹,曾國藩個人的意願。
當時,曾國藩手握湘軍12萬人馬,在安徽境內與太平軍正在為爭奪安慶城展開較量,我們都知道長江南北有幾個兵家必爭之地,如江陵,武昌等地,而扼守長江中下游的安慶,更是守護天京的門戶和屏障所在。
湘軍主帥曾國藩在入境安徽時,曾定下了壹個進攻天京的叁個戰略目標,第壹個是占據武昌,第贰個是占據九江,第叁個是攻取安慶後直搗天京。在曾國藩眼裡,奪取安慶關乎整個戰爭的全局。
《曾文正公奏稿》:欲攻破金陵,必先駐重兵於滁、和,而後可去江寧之外屏,斷蕪湖之糧路。欲駐兵滁、和,必先圍安慶,以破陳逆之老巢,兼搗廬州,以攻陳逆之所必救。
當時,太平天國統帥洪秀全也在安慶布下重兵,並且先後派出石達開,陳玉成等太平軍名將駐守此地,將半個太平天國的戰力放在這個地方,就是為了應對湘軍。
面對這樣的壹個態勢,湘軍主帥曾國藩如果派兵北上支援京師,將會使得湘軍戰力大打折扣,不僅無法進攻安慶,更有可能遭到太平軍的強有力的反擊,指使自己先前的努力付之壹炬,因此湘軍主帥曾國藩只能夠維護自己的利益,堅持自己的意願,將所有的兵力都用在攻打安慶,而不派兵去馳援京師。
——第贰,曾國藩有意在消耗清廷,使得自己和湘軍不可或缺。
當時,清廷的八旗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和戰斗力,能夠拿得出手的八旗軍將領可謂是屈指可數,僧格林沁,勝保贰人則是獨撐門面。
僧格林沁,勝保和湘軍主帥曾國藩之間的關系並不好,尤其是勝保,他曾頻繁與曾國藩因為壹些瑣事發生沖突和摩擦,使得贰人之間勢如水火。
1860年時,勝保是駐守京師的清軍主帥,英法聯軍攻破塘沽後,勝保奉命在京師外構築防御工事抵御英法聯軍,但是由於勝保手上兵力有限,他就向鹹豐帝要兵要將,鹹豐帝為此就將目光投向正在安徽境內領兵作戰的湘軍主帥曾國藩,要求他派遣部將鮑超,率領湘軍精兵強將北上來京,歸入勝保的八旗軍中。
而湘軍主帥曾國藩壹看是這個要求,當即就不願意了,他如果派遣部將鮑超領兵前去,無疑是“羊肉虎口”,將自己麾下的精兵強將拱手讓予勝保的手中。
於是乎,湘軍主帥曾國藩就修書壹封,回信給鹹豐皇帝,在信中,湘軍主帥曾國藩這樣寫道:聖上,部將鮑超壹直在南方作戰,並沒有去過北方,如果貿然前去,很有可能無法在指定的時間到達京師,並且,鮑超能力有限,很難達到預期的戰果,微臣覺得還是我或者胡林翼之間壹個去往京師馳援,這樣比較穩妥。
鹹豐帝接到這封信後,壹下子就明白了曾國藩不想派兵前來馳援,常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鹹豐帝深知這個道理,也不好在說什麼了。
而曾國藩這壹舉,使得僧格林沁和勝保麾下的八旗軍在隨後抵御英法聯軍的戰事中,被打得潰不成軍,損兵折將,而擁有湘軍的曾國藩則因為實力的強盛成為了清廷的依靠,成為了清廷的紅人。
——第叁,曾國藩不想和洋人為敵
別看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時拾分英勇,但是他卻不敢和洋人作戰,壹方面他深知自己勝算不大,因此在對外作戰上,曾國藩不積極也不主動,始終都是保持著壹個中立狀態。
另壹方面,曾國藩有求於洋人,他的湘軍要從洋人手上購買洋槍和洋炮來對付太平軍,湘軍後續之所以最後能夠擊敗太平軍,不僅僅靠的是曾國藩的指揮,更是靠著洋槍和洋炮上的優勢才最終擊敗太平軍的。所以說,曾國藩才不會讓自己麾下的軍隊參與到與英法聯軍的對戰之中。
1860年9月21日,英法聯軍在八裡橋擊潰了戍守京師的八旗軍,使得京師失去了庇護,鹹豐皇帝見狀,當即帶著後宮內的皇妃逃往熱河行宮,而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則是牢牢掌控著安慶的局面,成為了英法聯軍攻打京城之後的最大贏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