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01 | 來源: 正解正解局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那麼,第壹太陽能憑什麼成為第壹?
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給了大量的補貼。
第壹太陽能的財報顯示,2023年實現淨利潤8.3億美元,增長近20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8.3億美元裡面,有6.6億美元(48億元人民幣)是美國政府給的補貼。
換句話說,第壹太陽能有將近80%的淨利潤來自於美國政府補貼。
大手筆補貼背後,是美國政府對整個新能源行業的支持。
壹方面,美國政府大力支持本土企業。
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通貨膨脹削減法案》,計劃在10年內發放7370億美元補貼,其中3690億美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能源安全。
包括第壹太陽能在內的美國本土光伏企業,收到了大量補貼。
美國提高電池組件的本土化率
另壹方面,美國政府有意排擠中國企業。
今年5月14日,美國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征關稅,將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的關稅稅率從25%提高到50%。
這對第壹太陽能來說,可謂“叁重利好”。
壹是直接獲得了真金白銀的補貼,贰是美國新能源市場在擴大,叁是避免了與中國企業直接競爭。
在資本市場,第壹太陽能的前景被看好。
這也是其在營收、技術都不如中國企業的情況下,股價壹路上漲,最終成為光伏企業第壹股的原因。
此前,美國指責中國政府為新能源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補貼。
話音剛過,美國政府就開始大規模補貼自家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巨額補貼之下,美國的光伏產業正在被激活。
2022年,美國光伏組件產能只有8GW,2023年已經增長至13GW。
按照計劃,2026年美國光伏組件產能將超120GW。
InfoLink的數據顯示,美國本土硅料、硅片、電池等產能,也將大幅增加。
長遠看,美國極速增長的光伏產能,已經超出了本土需求,必然向海外出口,極有可能成為中國企業的有力競爭對手。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國企業,中國企業不必驚慌。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多年,早已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既有技術優勢,也有規模優勢,更有價格優勢。
全球經濟體光伏產能對比
但是,中國企業卻也不能掉以輕心。
美國政府的大手筆補貼已經表明:
現在的全球產業競爭,早已超出了企業之間的比拼,而是演變成了國家之間的較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