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04 | 來源: 歐亞高鐵站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蘇聯伍海通航工程示意圖。進度之快,標准之高,舉世罕見。蘇聯人的威猛還體現在該工程部分河段可通行海船。圖:地球知識局)
放眼整個歐洲,目前荷蘭、德國、比利時、英國、法國等國水運在運輸中占比較大。奧地利、匈牙利以及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則依托多瑙河內河航運持續發展。擁有
高效水運網絡,似乎是當下的強國標配。
“贰、基建狂魔的新目標”
運河的巨大作用,不僅於工業時代,只是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後將運河的作用放大了。上溯至古代,中國能長期永葆燦爛文明的重要支撐,是那條京杭大運河和長江水系。水運的興衰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國力和王朝的更替。隋唐運河鑿通,中原與江南溝通順暢後形成了壹片較大的壹體化市場,縱使兩代用兵較多,大運河串聯起的黃淮長水系也能持續提供造血能力。1901年,清政府宣布大運河斷航後,這最後的封建王朝也在拾年後謝幕。“運河通則中華盛,運河廢則國運衰”
民國時期的水利建設沒有留下許多印跡,倒是炸毀堤壩試圖水淹日軍,卻淹了老百姓,成為了出逃政權抹不去的污點之壹。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力日漸增強,水利工程和水運交通事業也蒸蒸日上。
內河航運的積極作用已被廣泛證明,運量大、成本低、風險小、省人力、多巨物。在中國,數據也證明了內河航運的中流砥柱作用。長江水系2023年貨運周轉量達64.5億噸,而珠江水系也達到了15億噸。這還是目前長江珠江不連通的情況下。目前兩個水系之間的大宗商品運輸多次轉運。假設長江中下游地區有壹批重達兩千噸的谷物糧食需要運往兩廣腹地,要麼走水運,需要航行到長江口,由海輪轉運至珠江口,再轉由內河航運;要麼依托鐵路運輸。由多趟列車,總計超過百節的貨運車廂進行運輸;要麼化整為零,雇傭多達幾拾輛卡車完成運輸。顯然,卡車的方案運輸成本太貴,鐵路運輸則居中,無明顯短板;而水運雖最慢,卻依然是最經濟的方案。
此外,內河水運還因其對於超大件特種貨物的超強運載力,在工業運輸領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搭載大件風電機葉片的航船正在靠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