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04 | 來源: 歐亞高鐵站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許多重工業領域的大件裝置走水路運輸是相對較優的方案,因為安全又省。此外,大件陸運過程費時費力,壹些路段幾乎可以壹己之力,短時間癱瘓途徑地交通。圖片顯示幾台大型重化裝置自長江下游的產地江蘇運抵上游川江流域。來源:鏢師阿豪)
目前情況是,中國各省物流總費用居高不下,全國運輸綜合成本占GDP比例約為16%,仍然較高,距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的7%左右有較大差距,通過優化運輸結構等方式存在較大的物流費用下探空間。相對最低成本的內河航運貨物中轉量占比顯然還有進壹步提升的空間,尤其是在外需市場低增量甚至減少,內貿占比擴大,內外雙循環傾向於以內為主的背景下,內河航道建設顯得更為迫切。
(部分省際社會物流成本統計,可見中國物流運輸費用占GDP比例整體較高。但部分發達省份整體比例明顯偏低。由此可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越低,經濟活躍度相對更強)
如果說2023年底開始發揮積極作用的“引江濟淮”工程是在民生工程的基礎上順手實現了江淮穎等河流的高等級通航,那以內河航運天花板標准開展施工的“平陸運河”項目則標志著中國將水運發展又提升了壹個戰略優先級。
開始嘗試以重塑河川的方式,優化航運體系,從而貫通西南方向內陸省份的出海水道,實現西江與北部灣的高效江海聯運。相信平陸運河建成後,北部灣有望成為另壹片面向東南亞的活力大灣區。適逢中國-東盟壹體化加速的戰略機遇期,突出了區域互聯互通建設的急迫性,為“通江達海”的平陸運河賦予了新的使命。
現如今,長江和珠江航運體系,雖然在全球內河貨運量排名中穩居前兩把交椅,但更像是兩位各自為戰的少俠劍客,縱使都武藝高強,卻始終無法將彼此最柔軟的背面托付。好不容易,浙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的前期實質性動作,讓人們對這兩大水系的溝通燃起了新的希望。
基建狂魔似乎在繼住房、高速和高鐵之後,又找到了壹個新的目標。
“叁、世紀工程的難度和准備”
但是相較於廣西“要想不去隔壁打工,就把平陸運河修通”的思想高度統壹,舉全省之力興建的平陸運河,“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則略顯糾結,甚至不乏壹些因為擔憂水源而產生的反對聲音。畢竟無水不成河,水乃生命之源。
關於贛粵運河抑或湘桂運河項目中水資源的問題,在網上還引起了不少論戰。畢竟近年長江流域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幹旱還歷歷在目,壹直生活在魚米之鄉,“只見過水多,沒見過缺水”的江湖人士著實是嚇壞了,因此紛紛加入到保護水資源的呐喊隊伍中。
(圖:星子縣落星墩前幹裂的河床。2022年本應是豐水季的鄱陽湖幹涸見底,部分常年航道壹度斷航,造成的生態傷害需要壹段時間恢復。幾代靠水吃水的湖邊百姓見到無需打漁,純天然曬幹的魚幹,大為震撼)-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