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07 | 來源: 海天先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皇後 | 字體: 小 中 大
順治拾年,八月贰拾六日,壹位正值花季的妙齡少女緩緩走向孤寂陰森的冷宮,從此她與世隔絕,陪伴她的只有望不到頭的暗紅色宮牆,這華麗恢弘的紫禁城卻成為了她這壹生的牢籠。曾經她是是草原上的烈馬,如今卻成為了金絲籠中的困獸,曾經她或許真正得到過愛情,如今卻只能在這冷宮中了卻殘生
拾肆歲的草原皇後
愛新覺羅福臨,清朝入關後的第壹帝,他的第壹位皇後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大清第壹皇後,這位皇後來自蒙古科爾沁大草原,出身名門望族博爾濟吉特氏。她是貴族,體內卻流淌著草原兒女熱情奔放的血液。她是福臨的近親表妹,卻與他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皇宮以外的世界。
初見這位草原新娘,她雖來自氣候幹燥的大草原,卻膚白貌美,冰雪聰明,情竇初開的順治帝不禁感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這是大概是少年福臨能想到的,給自己新娘最好的贊美。順治八年,拾肆歲的順治帝與表妹喜結良緣。從此這位草原少女便坐上了全天下女人最尊貴的位置。
當時正值滿蒙通婚的高潮,皇太極成功地控制和利用了蒙古各部落的強大軍事力量,最終合力擊敗明王朝、順利入了中原。那個年代,科學落後,近親結婚的事有很多,順治皇帝和博爾濟吉特皇後的結合,不僅僅是單純的兩情相悅那麼簡單,壹方面是滿蒙聯姻的政治實用性,另壹方面也是為了維護和穩固皇太後的整個家族在大清皇室的地位。而在這之後,隨著清王朝統治的不斷穩固,清朝皇帝所娶的蒙古公主數量也在不斷下降,後都是娶八旗內的女子為後妃。滿蒙聯姻實際上只是清朝統治者為籠絡蒙古各部落的懷柔政策之壹,順治與博爾濟吉特氏不過都是那個年代的政治犧牲品罷了。
年輕的福臨大概也未曾想到,如膠似漆的婚後生活並沒有維持太久。這位曾經讓他感歎贊美,讓他怦然心動的年輕皇後,在短短兩年之內與自己漸行漸遠。這看上去是夫妻感情的消耗殆盡,實則是政治婚姻的必然走向。愛情永遠是皇家的禁忌,皇帝能賞賜宮中女子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卻不能給予哪怕是壹點點丈夫的關懷和陪伴,紫禁城中婚姻需要考慮的永遠都只有利益。
在位短暫,兩年被廢
青梅竹馬的年少愛戀本該是美好單純的長廂廝守,奈何生在帝王家卻成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順治拾年八月贰拾肆日,順治帝開始查找歷代皇帝廢後的先例上奏,他絲毫不在乎所謂的“家丑外揚”,直言不諱道“皇後無能,故當廢”,誰能想到,從容止足稱佳麗到皇後無能,中間只隔了短短的兩年。
八月贰拾六日,順治帝正式發出懿旨,廢掉皇後,降為靜妃,該居側宮。他的廢後理由是這段婚姻是聽從太後等人之命,自己當時年紀尚小壹時沖動結了婚,未經選擇。冊封皇後之後自己與皇後志意不協,也就是所謂的叁觀不合。
這位拾六歲少年天子,本就處於血氣方剛的年紀,正是有著強烈的自我主見的時期,而草原長大的皇後骨子裡本就有著不同於京城女子的剛烈和強勢,這樣隨性灑脫的性格放在當時的男權社會本身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更何況她此刻正處在全天下最不自由的地方。兩個人無形之間漸行漸遠。本就是不平等的社會關系,感情的維持不是雙方的交流,而是女性對男性的依附和順從,那樣的大環境裡博爾濟吉特皇後更是成為了宮中女子的異類,只身於偌大的皇宮卻沒有壹處是她靈魂的容身之所。
此時的順治早已下定了廢後的決心,在多次的會議後,他說道“廢後之事,朕非樂為,但容忍已久,實難終已,故有此舉。”至此,年輕的草原皇後就這樣早早走下了歷史的舞台。
從花季少女到深宮妒婦
壹段婚姻的結束,是悲劇但也是解脫,博爾濟吉特氏這位年輕的皇後,既有著花季少女戀愛中的嫵媚,也有著草原兒女的剛強。然而“皇後”這個尊貴的位置,既給了她至高無上的權利,也成為了她婚姻的墳墓,試問哪個新婚少女不想擁有丈夫的寵愛,然而她的丈夫先是皇帝,然後才是她的丈夫。他不止屬於她壹個人,他屬於大清,也屬於整個後宮,
紫禁城的後宮,什麼樣的女人沒有呢,除了皇後,還有那些數不清的姿色超群的嬪妃,曾經熱情奔放的草原少女到了深宮中竟也成為了每晚獨守空房的可憐人。而每壹個戀愛中的人都會有的占有欲在那個年代更是“不守女德”“不可饒恕”的罪孽,順治帝看在眼裡早已心生厭惡,難以忍受。
失去了丈夫的關注和寵愛,久居深宮的博爾濟吉特氏更是空虛難耐,感情這種看不見也抓不住的東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仿佛壹點分量都沒有,大概都不如金銀來得重,這裡是紫禁城不是大草原,她不能在馬背上自由馳騁,甚至不能發泄自己的情緒,她日漸空虛,從此便奢侈無度,仿佛要把感情上的缺失全部用金銀珠寶來填滿。正是因為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才不得不用物質來填滿自己。可順治帝生性簡樸,壹向反對鋪張浪費,暴殄天物,博爾濟吉特氏的“填滿空虛’更是戳中了順治的命門,他更加難以忍受,不得不分宮而居,不再理會這位自己曾經昭告天下的草原皇後。
福臨身為皇帝,自幼飽讀詩書,處理政事,卻從未出過宮看過外面的世界,實際上他的思想是頗為古板的。皇後雖未讀過那麼多書卻在宮外長大,思想相比福臨要開放得多。她生性放縱熱愛自由卻不得不被困在紫禁城中,她情竇初開渴望愛情卻不得不與眾多女人分享同壹個男人,她雖為尊貴的皇後卻也是這段政治婚姻的階下囚。
去向成謎,何以為家
博爾濟吉特氏被廢後從此便銷聲匿跡,歷史再無有關她的文字,順治帝的妃嬪們都葬在了清東陵,每壹個人都有記載,卻唯獨沒有這位廢後。她活了多久?何年死的?葬在哪裡?這些都成了壹個謎團,順治帝直到死都沒有與這位自己親封的皇後葬在壹起。
直到現代,在朝鮮(专题)的《李朝實錄》中有記載,皇後被廢降為靜妃後,回到了蒙古科爾沁的娘家,之後的生活我們便無從知曉。她雖為貴族,但畢竟是女子,在那樣壹個年代,被廢回到娘家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此時的家大概也早已不再是家了。
她出生在壹望無際的大草原,長在馬背上,大概也夢想過外面的世界,夢想過自己的愛情。可最終她失去了愛情,她被打入冷宮,她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家,失去了自己的婚姻。
可她也解脫了,從政治婚姻的悲劇中解脫了出來,從獨守空房的夜晚解脫了出來,她也回家了,回到了屬於自己的大草原,重新獲得了自由。
不同於深宮女子的精神麻木,她正是應為擁有過自由才會覺得靈魂被束縛,正是因為看到過外面的世界才會覺得皇宮是牢籠。
有人說她醋意也太濃,奢侈無度,大概她本身就血裡有風,就該屬於廣闊的草原而不是紫禁城。壹入宮門深似海,這裡的女人們,又有哪個不是悲劇呢?她們都是精挑細選出的德才兼備的美人,對於百姓和太監宮女來說,她們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是尊貴的主人,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可是對於皇帝來說,她們只是侍奉者,是生育工具,是政治交換的禮物,是泄欲的對象,他們的生死存亡,都在皇帝的壹念之間。
紫禁城,表面上富麗堂皇,壹派祥和,實則充斥著血雨腥風,前朝和後宮的人們都在無形的刀光劍影中苟延殘喘的活著。那些入宮前的深閨淑女,清純且有著美好的向往,入宮後為了幸福,為了榮華富貴,為了家族存亡,或者僅僅是為了留住自己的壹條命,都不得不取得皇上的寵幸,她們憑借自己的運籌帷幄,有的成功了,坐上了皇後乃至太後的寶座,有的身敗名裂,以淚洗面,夜伴愁眠,最後含恨而死甚至死無葬生之地。帝王之愛到底是什麼呢?是無上的榮華富貴?還是夜夜專房的耳鬢廝磨?是弱水叁千只取壹瓢飲?還僅僅是日理萬機時的壹個回眸呢?那壹個個或美貌或溫軟或剛烈或癡情的女子,就這樣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之中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