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6-08 | News by: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况且,俞敏洪去年曾在演讲中表示:“网上那种卖卖卖买买买的嚎叫,我是完全看不起的”,他认为直播就应该是心平气和地对产品进行讲解并且传播知识。
“第一场东方甄选的直播是我亲自做的,当时新东方完全不知道怎么选品,选的都是中国最贵的农产品,但我依然拿着地图和历史书,把每个产品背后的故事讲给东方甄选的购买者,后来大家评价说,不是来买东西,而是来听课的。”
可谁也没想到,东方甄选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的神经也太敏感了,俞敏洪这边话刚落地,相关报道、解读就没停过,二级市场也非常配合地开始砸盘。
其实,从东方甄选的文案之争到俞敏洪无心之言被过度解读,这样微末的动作演化到失控,乃至最终席卷整个社交网络,恰恰反映出东方甄选与大众存在割裂的文化碰撞。
回看东方甄选这家公司,即便转型电商带货但整个团队依旧秉承老师那套知识分子实事求是、不争馒头争口气的处事原则,这种价值共识是深深刻在新东方公司基因里的。
所以,外部视角去审视东方甄选数次“被动”卷入舆论危机——从东方甄选小编到原东方甄选 CEO 孙东旭,从东方甄选主播天权到老板俞敏洪,表面看确实引爆舆论的系列操作很“迷”、很任性,但恰恰是长期浸泡在东方甄选企业文化形成的表达惯性,即他们都更遵从内心,更尊重个体情绪。
如今,舆论却一再倒逼东方甄选重新审视其坚持的价值共识,对东方甄选团队、甚至整个新东方都不见得是件好事。
更深远的破坏力还在于:这两年社交平台上一直在吐槽“内娱没活人”了,其实互联网上企业家们也越来越沉默——而俞敏洪敢于在公众注视下躬身自省,这样的表达恰恰说明他是一个难得清醒、始终维持内心秩序、对流量和名利秉持取之有道的“互联网活人”。
吊诡的是,从舆论到资本市场层层放大审视,过度解决俞敏洪的一句“性情之言”,最终逼得他凌晨出来道歉,那以后互联网话语空间越发逼仄,企业家不仅要在面对公共议题时三缄其口,连对自家业务的评论也会一再审慎。
结果只能是,凡站在聚光灯下的人,言必形式主义,事事谨言慎行、反复推敲,网上越来越难听到企业家内心的真实声音,自此人人假寐,大家都活的像个“假人”。
眼下,大家活得都不容易,彼此放个生吧。
东方甄选迟早泯然众人
虎嗅此前曾撰文指出,董宇辉之所以被抖音算法选中,源于其差异化的直播风格——薇娅、李佳琦、罗永浩、辛巴等超级主播完成了直播电商起势的跑马圈地,他们个人标签鲜明、全域带货(李佳琦偏美妆)且销售天赋高;董宇辉是唯一一个不靠价格优势、溢价跑到超头部的带货主播,探索出了一种差异化的内容直播风格。
“整个环境刻板认为直播间就要低价、折扣,低价心智是过去两年恶性竞争造成的。新东方双语直播之所以击穿公众情绪,源于董宇辉不一味追求低价,而是通过对知识、阅历的娓娓道来,将教育品牌价值转化为新形态的零售品牌价值,这无疑极大拉升了直播的商业想象力。”一位慕名询价“东方甄选”的网红食品品牌创始人向虎嗅表示。
俞敏洪及管理层自然也意识到了这种用户心智的形成,迅速在 2023 年 3 月将上市公司“新东方在线”更名“东方甄选”,并于 5 月 15 日更改官网,彻底转型为“直播购物平台”。
然而,随着董宇辉成为“东方甄选”人格化的 IP,外界频频质疑东方甄选存在“董宇辉依赖症”——于是,去董宇辉化成为东方甄选必须要直面的决策。
这时候,东方甄选的底层系统问题才充分暴露。
首先,东方甄选一开始锚定的“知识带货”就对董宇辉本人情绪溢价过大;甚至,通过“销售场”最大限度给“内容场”让步,使董宇辉将东方甄选的势能带到了高位。
如今,随着董宇辉渐渐淡出东方甄选直播间,其他主播既没有董宇辉的观众缘,也没有董宇辉的书卷气——当两者的号召力不在一个段位,偌大的舞台反而更衬出董宇辉的优秀,甚至是不可或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