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09 | 来源: 李月亮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黄磊 | 字体: 小 中 大
那一届的27万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40年左右的时间,高考的录取率从5%到82%,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撑。
02
提起读书、很多人会觉得苦,觉得要投入的东西实在太多。
想想从小学到初中有9年的义务教育,从高中到大学又是7年,甚至还有的研究生、博士等等。
期间还要各种培训、学习,他们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投入的金钱和精力巨大。
而且如此投入之后,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不一定能够拿到高薪。
那么读书还有什么必要?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很多人说了无数遍了。
无非就是读书,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获得更多的人脉和资源、可以过更好的人生。
毫无疑问,这些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个理论还有一个缺陷,读书和工资不是完全成正比例的,
不是说你拿到什么学位,这个社会就一定要给你什么工资。
所以读书,我觉得不能完全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
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要避免自己的无知,因为相对于读书,无知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更高。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早年看过一则印象深刻的新闻。
一个冬日的傍晚,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被送到医院,三人都是昏迷不醒濒临死亡,立刻被送去抢救,但两个孩子还没有到达抢救室,就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离开了人世。
而在抢救大人的过程中,医生考虑到可能是中毒,给他用了解毒剂,过了不久,大人清醒过来。
家属们既悲痛又纳闷,连忙查找死亡的原因。
他们查来查去,都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后来大人聊到当天的经历:
他下午在回家的路上时,看到路边上有一包“盐”,正巧家里的盐用光了,于是他便动了贪小便宜的心思。
把包装打开一看,里面是白色的粉末,尝了一口,味道是咸的,很像之前见过的粗盐。
于是他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把一整包盐都拿了回去,
当天晚上就用这包盐做了晚餐,于是后面就发生了这一系列问题。
原来问题出在盐身上,而这包所谓的“盐”,其实是工业用的亚硝酸盐,根本不能拿来食用,只要误食超过0.3-0.5克,
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中毒情况,甚至导致死亡。
大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字也不认识几个。
在他的认知里面,只要是白色的、咸味的粉末颗粒,那就是可以用来烹饪的盐。
如果当时他不那么无知地,用自己的经验来判定,或者能看明白包装上写的字,
甚至找人问一问这是不是“盐”,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一次无知的行为,夺去了两个孩子鲜活的生命,也摧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03
像这样因为无知导致自己付出惨痛代价的例子。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