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0 | 来源: 澎湃新闻 国际和平与合作联盟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切入巴勒斯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一个是法理角度分析,一个是情理角度分析,情理和法理往往是冲突的。民众往往是倾向于情理,而学者应该是倾向于法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情理的威力,因为它也会改变现状。
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东问题,全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的遗留问题,奥斯曼帝国解体出现了很多的国家,像埃及、突尼斯还有阿拉伯半岛这些国家。但巴勒斯坦非常特殊,在1923年到1947年,巴勒斯坦是受到英国直接委任统治,它认为这里不适合建立一个单一的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因为耶路撒冷是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和发源地,这里的民族教派复杂,宗教政治问题敏感。所以英国就对它实施委任统治,别的地方可以逐渐逐渐独立。
二战之前,英国一开始想把这个地区组建成一个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享的国家,有英式的议会,有不同族群的代表等等。但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有激烈的冲突。犹太人的志向不是以现有的几万人占个少数的议席参与这个地区的政治,他们想在这边建一个大家园收容各地的犹太人,阿拉伯人当然不愿意。英国人在二战前也曾试图将巴勒斯坦分为两个国家,分属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这就是1937年出台的”皮尔考察团分治方案”,但双方都嫌分给自己的面积小,英国的共享方案和分治方案都破产了。
二战结束后,阿、犹双方都反抗英国的委任统治,英国实在是干不下去,就交代给联合国处理。联合国在1947年11月通过了一个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是有国际法效力的。根据1947年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巴勒斯坦地区是政治分立、经济合一的地区,也就是一个邦联。并不是简单的我们理解的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
这个议案是怎么出台的呢?当时联合国派出了一些域外国家、非相关国家组成调查团,搞田野调查。领军的是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助理胡世泽。因为我们知道中东地区的冲突,从宗教意义上讲它是三大一神教之间的冲突。而中国处于远东,不是这个文明圈的,它可以做到超脱。胡世泽在联合国负责民族事务,殖民地事务,就是现在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因为中国是五常之一。他经过率人实地考察,提出了两个方案。联合国大会就其中的一个方案表决通过。
胡世泽(1894-1972),中国外交官
表决结果一出来,阿拉伯人就不干了。他们说,我们人多,但分的地少。而犹太人马上接受了这个决议,因为犹太人终于在国际法上有了建立自己国家的依据。至于为什么犹太人少,阿拉伯人多,但是分的地是犹太人多阿拉伯人少,原因是比较多的。
其中一个原因是,巴勒斯坦分治后成立的犹太国家,不仅是当地既有犹太人的国家,也是全世界犹太人的国家。二战期间欧洲屠犹排犹,数十万犹太人逃往世界各地,仅塞浦路斯岛的难民营就临时收留了至少5万渴望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难民,世界各地还散居着大量犹太难民,仅上海就有2万多人,所以在土地分配上,给犹太国给的土地就多一些。
再有,犹太人在过去半个世纪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很多定居点,从阿拉伯地主手里买的土地不是成片的,就跟下围棋似的,在特定地区点状分布,于是在绘制分治图的时候就形成一片了。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战略布局。
中国当时投了弃权票,中国意识到这么一分治肯定要留血冲突,而苏联和美国是支持的。过去媒体上常说,以色列的诞生是美国扶植的、是插在阿拉伯世界一把尖刀。确切地说,起更大作用的是苏联,是斯大林。
苏联集团掌握着5张票,作用很大,斯大林是想在这个地区扶植一个可能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非西方国家。而当时阿拉伯世界普遍被认为是君主的、封建的、反动的。加上英国在逐渐退出这个地区,今后的大国角逐会很激烈。一个犹太国家的诞生可能有利于苏联的利益。-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