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0 | 来源: 澎湃新闻 国际和平与合作联盟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和平建国是阿拉法特的最终选择
分治决议通过后,阿犹冲突很快爆发。1948年5月英国撤出之后,根据分治决议,以色列几个小时以后就在特拉维夫宣告独立。阿拉伯国家的同样几个小时以后就大兵压境。参战的国家有埃及、外约旦(就是现在的约旦)、伊拉克,还有黎巴嫩民间武装。
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获胜,联合国分治协议分给阿拉伯人土地的一半被以色列占领,其余的分别被埃及和约旦占领。在法理上,阿拉伯国家不接受政治解决,宣战开打,于是就要接受战败的结果。
这个结果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阿拉伯人在情理上不能接受。他们一方面因为战争必定会死人,就会伤平民、甚至杀平民,就对犹太人有仇恨。另一方面,他们对阿拉伯统治者的无能战败有情绪。所以就逐渐的产生了一些非政府的抵抗组织——像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50年代就成立了。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2004)
1967年又是一场战争,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把分治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全部占领了,地图上全是以色列占领区,还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岛。阿拉伯世界这下更感屈辱,仇恨更大。阿拉伯的民间反抗力量——以阿拉法特的法塔赫为代表——不服这个战败结局,所以就在约旦河谷,在约旦境内拉起游击队,跟以色列打。
当年下半年,战争几个月之后,安理会通过了242号决议。其中非常关键的一句话是,“以色列军队从最近冲突中占领的土地上撤出”。这句话为什么厉害?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上撤出,就意味着不用从1949年占领的土地撤出了。因此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常看到的“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的巴勒斯坦国”的提法,而不是要回到1948年分治决议的边界。这是有法理依据的,要说清楚。很多阿拉伯人至今不愿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之后,阿拉法特率领的法塔赫游击队从约旦境内袭击以色列,以色列进剿中了埋伏,让法塔赫打了一场胜仗。这下了不得,全世界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非常优秀的在欧洲留学的巴勒斯坦青年精英,几百几百人地加入这个队伍,队伍迅速壮大。同时巴解组织的派别问题也凸显出来。
法塔赫是比较注意政策的,因为法塔赫从一开始就跟中国建立了联系,1964年就听从中国的一种政策传达,又接受了沙特每年1200万美元的援助。所以法塔赫在巴解当中是比较温和的。我们说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唯一合法代表,而法塔赫是巴解组织的核心力量。
而巴解的激进派别,特别是人阵——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由于以色列很严酷的镇压,遭受伤亡很大,斗争非常残酷,就采取了劫持客机、刺杀约旦首相等做法。1970年曾经一次同时劫持5架客机。人阵是一个世俗派别,主张关闭清真寺,通过清真寺大喇叭宣读革命文告。他们提出要先解放约旦河东岸(就是约旦),然后再解放约旦河西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