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2 | 來源: 正解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前段時間,叁井物產(Mitsui & Co)宣布,和樂敦制藥公司(Rohto Pharmaceutical Co.)將收購新加坡的余仁生國際。
盡管被收購的是壹家新加坡公司,但在國內還是引起不小的關注。
壹是叁井物產、樂敦制藥,都是日本(专题)企業。
贰是被收購的余仁生國際,主營業務是中藥。
叁是這個事兒,後續可能會對整個中藥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
所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門對這個交易進行反壟斷公示。
余仁生最早也可以追溯到1879年,最初是希望通過中醫藥幫助當地的礦工擺脫鴉片的毒害。
沒想到,這家藥行不但幫助無數人,還開啟了壹個商業帝國傳奇,並成為中藥界的榜樣。
此後經過幾代人的發展,余仁生從馬來西亞擴張到新加坡,之後逐漸走向全世界,擴張成壹個龐大的中藥連鎖集團,在中醫藥界具有壹定地位。
可以說,余仁生國際的中藥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影響范圍非常廣。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日本第壹次收購中藥企業。
更早之前,日本就已經在中國不斷收購中藥藥企,並大力推廣漢方藥。
以至於醫藥界流行壹句話: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
去年4月,中國知名中醫藥品牌紫光辰濟被日本津村制藥集團以2.5億元人民幣(专题)收購。
消息傳開後,便引發大量網友熱議。
紫光辰濟的前身是1918年民國時期創立的“達興堂”藥房。
1958年,在公私合營大浪潮後,轉變成為國營寶雞制藥廠。
現在,已逐步發展成為現代制藥、醫藥商業、GAP藥材種植等綜合型醫藥企業。
紫光集團是壹家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藥企
成立於1893年的津村藥業,至今已經有120多年的歷史。
最初,津村主要依靠婦人用藥“中將湯”發家,經過百年發展,如今津村藥業則是日本最大的漢方藥生產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藥原料進口商之壹。
國開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1年津村制藥實現銷售收入約1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占日本漢方藥市場規模約為60%以上,位居漢方藥市場第壹的位置。
而為了進軍中國市場,2017年,中國平安人壽與津村藥業成立了合資企業,並命名為平安津村。
其中,津村藥業持股56%,絕對控股平安津村公司。
津村藥業表示,之所以想要收購紫光辰濟,壹方面是希望能獲得中國傳統藥物品牌及生產銷售經驗,另壹方面則是要憑借其在供應鏈上的優勢,進壹步擴大在中國區的業務。
不過,收購叁個月後,在多方幹預下,平安津村有限公司又退出紫光辰濟的股東行列。
事實上,日資企業進軍中國中藥行業早已屢見不鮮,尤其津村制藥更是在最近幾年頻繁推動在華布局。
2021年4月,津村花費12億元收購了中藥飲片企業天津盛實百草中藥科技有限公司。
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已更名為平安津村藥業有限公司,其中津村持有其44.8%的股權。
2022年8月,津村制藥與主要經營中成藥的健民集團共同合作並建立了“津村健民制藥有限公司”。
次年3月,津村制藥又增資新建了天津中藥產業基地項目。
日本津村早就開始布局中國業務,擴展中藥市場
津村制藥在其企業報告書中表示,從長遠經營來看,期望到2031年,海外銷售收入比例超過50%,其中海外業務主要指中國業務,按其2021年中國業務收入比重大約8%的比例,未來10年間中國業務或將成為津村制藥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日本企業研究院分析認為,日企大量收購中藥老字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壹方面是看中老字號的品牌與藥方價值。
譬如余仁生在中國香港(专题)、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經營著176間零售店及29間醫館,都擁有較高知名度,同時余仁生經營140多年,積累了大量中醫秘方。
另壹方面是為了方便掌握中藥原材料采購渠道。
中藥要想保證品質,原材料是很關鍵的要素,而中國壹直都是日本漢方藥主要原料進口地之壹。
多年來,余仁生靠著深厚歷史,掌握了中草藥供應源頭的采購渠道,這也是日本中藥企業所關注的重要資源。
可以說,日本企業正在通過各種手段積極將中藥企業歸為己有,壯大自己中醫藥方面的實力。
眾所周知,中藥起源於我國,但其實進入日本的時間也不晚。
早在中國南北朝末期,中醫經朝鮮(专题)半島傳入日本。
等到唐代時期,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並將中醫藥全盤吸收,並在後世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
此後為了適應日本國民體質的需要,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有210個處方被廣泛應用。
17世紀時,《傷寒論》《金匱要略》這些古方,在日本已經到了非常普及的程度。
不過,漢方藥也曾因受西醫沖擊,壹度不被日本人所重視。
但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患有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人群與日俱增,尤其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嚴重而帶來的大量老年病,在部分醫學者檢討西醫化學藥品副作用的同時,“漢方”治療老年慢性病的優勢正在日益顯現。
因此,日本政府給予了大量的支持。
1976年,在日本世界醫師會會長武見太郎的建議下,日本厚生省正式把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
最初有43種漢方制劑被納入醫療保險,之後又增至147種。
患者倘若采用漢方藥,個人只需要承擔10%到30%不等比例的費用,非常經濟實惠。
在官方的扶持下,漢方藥在日本也越來越被重視。
21世紀初,日本已經有超過65%的醫生會使用漢方藥。而在納入醫保前,這壹比例還不足20%。
此外,從事漢方醫學、針灸及按摩的醫師就超過10萬人。
日本城市的藥店大多都設有漢方藥專櫃
與此同時,漢方制劑在日本的銷量劇增,也帶動了日本漢方藥市場不斷擴大,成為其國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據日本社會調查研究所統計,到20世紀末,漢方制劑生產廠家數超100家,制劑種類達2812種,並被廣泛應用於老年疾病及慢性病治療。
在日本藥店內,各種漢方藥琳琅滿目
據日本漢方生藥制劑協會總務委員會統計,自1976年起,其生產金額以95.58億日元為起點,持續呈現增長趨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1987年,這壹金額成功突破了千億日元。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漢方藥的生產金額依然保持著穩步上升的良好態勢,並且這種增長勢頭壹直延續至今。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藥事工業生產動態統計顯示,壹般用漢方藥、生藥在整體藥物產值中的占比,從2013年的16%上升至2021年的25%。
可以說,漢方藥在日本發展非常迅猛。
現如今,全球有70%以上的中藥專利,已經被日本的“漢方藥”所占據。
日本各大藥局為了推廣漢方藥,吸引年輕消費者,實行了各種有力措施。
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制劑的達80%以上。
漢方藥局不僅銷售傳統的漢方藥品,還提供中醫診斷、體質辨識、健康咨詢等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各種要求。
以年輕人及女性為主要目標客戶的松榮堂漢藥局
不過,光靠日本本國,其實難以滿足日本龐大的漢方藥需求。
相關數據顯示,日本常用的200余種生藥中,有壹半是其國內沒有的,75%的生藥原料依賴進口。
中國是日本漢方藥的最大原料來源地,占比約83%,且價格僅為日本產的壹半,不過容易受政策變化、匯率波動、氣候變動等因素影響。
因此,為了長遠發展,日本藥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並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
而在漢方藥的技術研發領域,日本也展現出了極高的國際視野和合作精神。
以津村企業為例,其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尋求合作伙伴,以推動漢方藥的技術創新。
具體來說,該企業在2011年成功確立了甘草的種植技術,並隨即與我國白山市政府達成了原料生藥的開發合作協議。
隨後,在2013年,津村企業贊助了“牛津大學創新系統生化項目”,進壹步拓展了其在國際科研領域的合作網絡。
日本津村株式會社官網截圖
到了2014年,該企業又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攜手,共同開展了蒼術的研究工作。
緊接著,在2015年,津村企業與香港浸會大學簽訂了共同研究協議,進壹步加強了其在亞洲地區的科研合作。
到了2016年,津村企業與天津盛實百草中藥科技(中國)達成了業務合作協議,進壹步加深了與中國的產業合作。
最後,在2017年,津村企業更是與中國平安保險進行了業務上的合作,這不僅標志著其在漢方藥領域的綜合實力得到了進壹步提升,也為其未來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壹系列的合作舉措充分展示了津村企業在漢方藥技術研發領域的全球化戰略和國際合作精神。
為了更好引進中藥,日本還出台了相關法律法規。
2012年,日本頒布了《生藥及漢方生藥制劑制造與品質管理相關基准》。
裡面規定:自草藥生長階段就進行嚴格把控,如草藥重金屬、農藥等;並在生產流程制定技術標准,從生藥切割、提取分離、濃縮等步驟保證質量。
在中國,日本藥企大量收購並建立了不少藥材種植基地,並且所有中藥都要按照他們的要求進行種植。
數據顯示,津村藥業先後在中國建立了70多個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材種植基地,其中,光國內的白雲山GAP基地就有60多個。
相比之下,作為商務部認定的首批“中華老字號”之壹同仁堂,卻只有12個GAP基地,數量相差懸殊。
標准化不但可以提高漢方藥制劑的質量,也讓日本藥企掙得盆滿缽滿。
藥材種植基地
不過,在日本藥企的大力收購下,這幾年中藥市場價格節節高升,甚至有些藥到達了天價的地步。
譬如白術,本來屬於常見的大宗中藥材,具有補脾健胃、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等多項藥用功能,但現在卻讓不少經銷商不敢進貨。
中醫藥全產業信息服務媒體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在安國藥市,白術的價格自2023年1月起開始指數級上漲,從壹公斤27元增長至9月的90元。
在經歷10月到12月的橫盤後,2024年開年以來,白術價格持續走高,4月20日價格達到180元,較2023年的高點翻倍。
日本漢方藥發展迅速的同時,卻也因為擴張太快,備受爭議。
前不久,小林制藥就又被爆出小林制藥含紅曲成分保健品致人死亡的消息,引起了軒然大波。
央視新聞報道稱,截至4月29日,已有5名服用過小林制藥含紅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費者死亡,另有106人住院。
雖然小林制藥高層公開鞠躬道歉,卻依舊難以彌補對大眾的傷害。
沒想到,這場風波未平,隨後又壹日本網紅藥品“爆雷”。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知名腸胃藥“正露丸”的生產商日本極東公司被曝因生產成分不足,連續30年以上篡改該藥品的試驗數據,現如今已經被當地政府責令停產停售這款藥品。
正露丸在東南亞等國家壹直非常暢銷
不管好也罷,壞也罷。
中藥毀譽,系於他國,總是沒法接受的。
需要我們做的,還有很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