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3 | 来源: 格隆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
不搞清楚这些问题,技术永远只能找外人买。
最后养成习惯,越学越跟不上。
可惜,对手不会再给你更多时间反省,外界科技的进步速度是很快的。
到1890年代,一度号称无敌的北洋战舰就基本落伍了。
所以甲午海战匆匆爆发时,北洋水师的规模虽然远超日本(专题),但无论是总吨位、火炮、弹威力还是后勤保障各个方面,都已经全面落后对手。
再后来,大清亡了,革命的革命、起义的起义,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大家更加没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
甚至直到最近几十年,在真正解决吃饱饭问题之前,我们依然没有深入去改变这些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教育。
为了快点把物质条件搞上去,举国上下的眼睛,都盯在工科上——都不是理工科,只是理工科中的工科。
文科就更不必说了,这些年社会舆论从对文科生不重视,到现在甚至演变成了鄙视。
看下面这张图,工科和文科应届生的就业率,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没有必要给文科生提供更多的岗位,收益太低了。
为什么?工科才是最实际、可以直接投入生产的技术。
归根结底,还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全身心瞄准在“技”上面。
我们似乎永远在这个圈子里打转。
实际上,宏观来看,产生技术的前提是有自成体系的理论,而理论又必须在浓郁的人文思考氛围中产生。
某种程度上而言,文科→理科→工科,就是爸爸、儿子、孙子的关系。
试问,你再牛逼,没有你爸爸能有你吗?没有你爷爷能有你爸爸吗?
只盯着孙子,固然能直接就使用最新的技术,几十年就能顶别人几百年的发展进程。
这不是废话吗,别人几百年的成果你拿来直接用,效率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短时间看没什么,“拿来主义”的确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很爽。
但时间长了,部分清醒的人都回过味儿来了,似乎不对劲。
我们得改!
但现实并不会随人的意志儿转移,原因与当年北洋水师面临的困境相似:
外界的进步速度是很快的。
那么今时今日,在面对未来的问题上,我们会不会、能不能有所改变?
02无尽的循环
这两年,大模型横空出世,国内舆论直接就炸了。
在民族荣誉感极度爆棚的时候,我们突然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代差。
很多人争论的焦点,还是在芯片这回事上。
一张嘴就是,我们的AI之所以玩不转,是因为在芯片上被卡脖子了,别人不卖给我们!
现在XXX中国企业突破了多少多少纳米,国产替代指日可待!
……
如此种种,总给人一种错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