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5 | 来源: 一条 | 有1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但是我干的这个事是一件注定失败的事,在任何意义上都不会成功。这跟带孩子还是有很大差别,带孩子还是能看到希望的,有一种期望会激励着你,但照护这件事的结局就是失败,所以必然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但是我已经将这件事想清楚了,当时我照顾我父亲去世,做临终关怀、订立遗嘱、举行告别仪式,最后将我父亲埋在长城脚下,作为儿子,我都尽力了,所以最后我的心情很平静。
▲
在学校讲课的胡泳
以前我是到处飞的,参加国内国外各种学术研讨,写书、上课,但是我觉得生命本身在早期,它是向外扩张的,努力找更大的世界,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变成内敛,你要收回来,但收回来也不等于你的世界就因此缩小,内心世界完全可以像外部世界一样辽阔。
很多人在进入照护的时候,把这看作一种风险、威胁和厄运,我觉得要善用这样的机会,它真的是很好的提升自己心灵丰富性的机会。
▲
电影《妈妈!》,讲述了女儿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母亲的故事
其实在照顾我母亲的过程当中,我也衍生了很多其他思考。如果我母亲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她在什么程度上还是我妈?
我一边想,一边思考AI的问题,大家也一直争论,AI是否会取代人。人工智能的其中一个前景是用人工智能来替代人,叫做“接管”。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要有人类的意识,大脑比较重要,身体不重要。
但我认为身体极其重要,在意识上,我妈不是我妈了,但在身体上她绝对是。现在我在辅助她的时候,我能清楚地想起以前和她接触时的所有气息。所以我现在比较坚定,人工智能如果没有身体,它就不是人。
此外,我觉得环境很重要,我们当然可以造一个人工智能来代替人,但是我们人是生活在一个环境里的。是我们和周围的环境、各种人都发生交集后,这些东西共同组成了我的生活。所以人工智能复制的人的意识,不能复制人的境况和周围的环境,就不能真的取代人。
所以我认为,思考照护,本质上是在思考哲学问题,最终都回到了你是谁的问题。某种层面上,这也让我从目前的日常中,找到了一些安慰和解脱。未来,我也希望能将这段经历写下来,更深入地研究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疾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