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5 | 来源: 金错刀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崛起的会员超市和折扣店,
给老百货上了一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老牌商场想不到,如今的会员超市、折扣店正在上演它们几十年前的爽文剧本。
Costco、山姆开到哪里都是排队王,硬折扣更是成为商场钉子户,连旁边的购物中心都要避其锋芒,百货商场更是可想而知。
很多人觉得,百货们开不下去是因为太老了跟不上时代,怪在百货业态太老。
其实老不是问题,吴裕泰、义利面包等老字号翻红都说明,如果抓住用户痛点,老不仅不是劣势反而是优势。
百货没落也不完全是受电商冲击,毕竟西尔斯公司破产那年,网购在美国零售市场上占比仅为9%,实体零售占比91%。
要刀哥说,还活着的百货们,眼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解决两个真正的败笔。
第一,是供应链的败笔。
过去,人们去百货商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产品大而全,从小众轻奢到传统大牌,应有尽有。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会员超市主打“精选SKU”,甚至品牌自己下场开旗舰店,直接插入百货的心脏。
反观百货在最关键的供应链上依然拉跨,很多百货吃老本,不愿像硬折扣建仓储中心、物流,也不愿学软折扣抱紧品牌大腿,只想着躺平收租金,这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比如沃尔玛把供应链成本降到不足3%,西尔斯的商品储运费用却占了总销售额的8%。
成本打不下来,结果只能让顾客来担,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部分传统百货商场实行品牌联营模式,也容易造成商品价格虚高,这也给了很多折扣店空子。
哪怕是同样品牌的商品,百货店直面的就是大卖场和折扣店的竞争,输赢几乎肉眼可见,百货要想翻身,第一件事就该是和折扣店们学基本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