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5 | 来源: 金错刀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第二,是自己人的败笔。
比起产品供应链,很多百货的没落,更应该归咎于它的管理。有业内人士曾袒露,百货老板都不上心,意识百货不行就干脆转行购物中心。
GlobalData的零售分析师曾说,百货衰落的关键问题在于多年来,公司管理层对消费者熟视无睹。“最重要的是,它们未能与时俱进。”
其实,成功的自救不是没有,日本大阪阪急梅田开始钻研供应链,伊势丹砸90亿日元将商场变成艺术馆,硬是把过去的贵妇客户变成年轻人,人流不减反增。
哪怕曾经倒闭的步步高超市,被胖东来爆改后,提高选品标准和服务,日销售额也回升在130万。
成功的自救如出一辙,而失败的自救却各有千秋。
急火攻心的梅西百货把翻身希望寄托在并购,西尔斯的掌门人干脆把西尔斯分拆为30个经营项目,让各项目部自负盈亏,任其自生自灭了,连天花板漏雨、地板塌陷都不理会。
去年闭店的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上一次改造还要追溯到数年前。
正如有人说:“倒闭前,西尔斯其实已经死了很多年。”
商场如战场,赢,则通吃一切;败,则一无所有。
被时代淘汰的并非百货本身,不匹配用户真实需求才是原罪。
安于现状,有时比走错路更可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