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5 | 来源: VOA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字体: 小 中 大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也认为,美国目前针对中国的小银行采取的行动是不够的。
“中国的银行确实一直小心谨慎,避免成为二级制裁的对象。但这种谨慎的一部分是设立空壳金融公司,让它们冒被制裁的风险,而实体银行则保持清白。在主要金融机构受到制裁之前,中国将像它与朝鲜那样规避与俄罗斯相关的限制,”他通过电邮对美国之音说。
七国集团国家应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措施会有不同
担任过负责国际经济事务国务次卿的古德曼说,即使在那些认为中国对绿色能源产业提供补贴的最终结果是生产出优质、廉价的产品,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人当中也有人认为,中国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大规模补贴可能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当然也会损害到美国的工人。在他看来,七国集团国家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担忧是真实存在的,而不仅仅是夸张或政治性的。
但他说,七国集团内部,甚至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政府内部,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具体补救措施和策略可上能存在更多的分歧。他说,拜登政府上个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征收高关税引发了相当激烈的辩论;欧盟内部对它决定提高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是否是正确的做法也有辩论。他猜测,七国集团国家在应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上会有不同的做法。
“在这两个地方(美国与欧盟),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都有重大利害关系,都不想走得太远,以至于切断(与中国的)贸易,或者走到你所提到的保护主义或陷入贸易战的问题。你知道,它们也存在这方面的担忧,”古德曼说。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史剑道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长期存在,因此难辞其咎。
他说:“中国经济刻意建立的这种结构,即国有部门无论如何都不会萎缩,实质上保证了产能过剩。问题只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
尽管如此,外交关系协会的古德曼说,鉴于中国以往对那些让它不满的国家所做出的不是那么微妙的反应,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对七国集团针对其产能过剩问题采取的行动做出某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回应。
“他们曾经对七国集团的大部分国家和其他许多国家使用这种非正式的经济胁迫手段。所以我预计可能会有某种损害七国集团国家商业利益的回应,”他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