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6 | 来源: 极昼story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跟其他孩子比,她虽然顽皮些,但天底下没有不顽皮的小孩吧,更何况她的调皮捣蛋中还透着闪光点。我记得小学二三年级时,她因为去水池摸鱼错过上课铃声,被罚写检讨,老师也把我叫去。
那检讨书我到现在都印象很深,那么小的孩子,原因和改正计划写得清清楚楚。当着老师的面我跟女儿说,事情你做得不对,但检讨书写得不错,逻辑清楚,反省很深刻。女儿听了底气一下子就壮起来了,老师朝我翻白眼。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慨,说那些话时我其实没想太深,没想到离开校园后女儿突然跟我道歉,因为我一下班就被老师叫去训话了,晚上从学校出来时有点低血糖,脸色不太好看,女儿就问我,“爸爸你是不是肚子饿了,对不起,以后我不再这样做了”,我又惊讶又欣慰。
到高中我发现她个性更突出了,有一次不满老师调座位时偏爱某个同学,她不服气,直接跟老师怼起来。我也不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从小就告诉她不用惧怕权威。
话是这么说,回过头来问题还得解决。我当时让她先反省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给老师打电话前我们俩对好口供,其实就是整理下措辞,怎么样既能表达我们的想法,又能让对方听得进。
总之从小到大,女儿学校要开家长会的话,一般都是我去。我喜欢跟女儿在一起,挨骂可以,受表扬也可以。虽然像我们这种“80分”小孩一般很少被表扬。
她成长过程中我们很少争吵,分歧的话,高中时关于要不要玩手机、玩多久,我们讨论比较多。我觉得可以玩,但要把握度,毕竟她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当时我让她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利弊分析,后来协商达成一致,高中前两年我们给手机设定使用时限,到高三压力越来越大,她自己就主动不玩了。
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家长其实很容易陷入一种惯性思维,认为自己经验多、阅历广,孩子就一定得听从自己。我这个做爸爸的都忍不住想跟其他父母说,不要用自己现有的眼光来去评价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自以为是。
●陈雅翔记录陪女儿第一次去漫展。图源讲述者
我还记得我20多岁时公派去日本留学前,需要家长做担保签公证书,公证员说了一句话,给我留下了一辈子的印象,他说孩子已经这么大、这么能干了,还要叫父母签字,父母真有能力做这个判断吗?就是那句话一下子转变了我的观念,一直警醒我到现在。
包括现在,女儿大三了,遇到事情还是会习惯来问我,比如前两天她就问,已经有保研本校的机会了,要不要再挑战一下考北京或南方更好的医学院?
我说这个事情爸爸没法回答你,我专业范围内的建议我可以提,但你的专业爸爸一无所知,你现在已经21岁了,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最后我还是告诉她利弊分析,最后分析的结果,我们再一起讨论。
同时,作为一个70后,跟女儿三十多岁的年龄差距,我也希望尽可能多地理解女儿。我现在工作的团队有很多年轻人,最年轻的跟我女儿年纪差不多,我女儿有啥想法我想不通的话,我都会去问问他们。
我问过他们的消费习惯,一个月大概要花多少钱?发现我给女儿的生活费比他们实际花的多,我感觉更放心了。我也好奇他们的择偶观,时不时就会跟小姑娘旁敲侧击,你喜欢什么样的小伙子?帅的高的还是什么样的?但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跟我说,他们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
年轻人这么想其实我能理解,要遇到一个正确的、合适的人真的很难很难。我跟他们、包括跟我女儿都是一样说,不要为了不结婚而不结婚,也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顺其自然,不着急现在就下定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