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6 | 来源: 拆界艺术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抖音 | 字体: 小 中 大
1995年,于阿姨又匆匆再婚,尽管对方家庭条件清贫,但她认为彼此知根知底,丈夫也有一身好力气,或许能过上踏实的生活。“前夫说不想要这个娃了,他就说把娃接来住,他养,当时就觉得挺有男子气概的。”然而,这段婚姻并未如她所愿美满。于阿姨婚后尽力经营家庭,对待丈夫前妻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但丈夫暴戾的脾气却逐渐显露,稍有不满便动手打骂。而邻居们关于“前妻被丈夫打死”的传言更让她生活在恐惧与不安的阴影中。“要不是有娃在,我真的坚持不住。”于阿姨哽咽道。她坚持了二十多年,直至四个孩子长大成人。
家暴社火巡演场景
2011年,于阿姨的第二段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男方有点相信算命,相信他一辈子要娶三个老婆,我是第二个。”说到这里,于阿姨不禁苦笑:“呵!就这么滑稽可笑,他在外面想和谁好就和谁好,他好像觉得挺无所谓,就为了一些小事跟你闹矛盾,后来就离婚了”。离婚后,于阿姨只分得39000元,别无他物。同年,她只身前往西安打工,以洗碗维持生计。
本以为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结果第二任丈夫通过朋友劝导她重新回“家”。再三考虑后,于阿姨选择再相信一次丈夫。然而,家暴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我做梦,梦见他家后院有个大窟窿,上面盖着凉席片子,我把它一揭,里边有死人,我就感到很害怕。害怕他迟早把我给打死或者气死,我想出去,我不管咋样,死了我都心甘情愿的。”2018年,53岁的于阿姨终于鼓起勇气,再次逃离了这场梦魇。
这样的案例不仅仅是关中地区,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计算,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25%的妻子遭遇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另有数据显示,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报警,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被丈夫殴打。而在一些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性别陈规导致对家暴的 “隐形化”、 “合理化”。家暴的本质是权力关系的控制,而这样的控制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