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7 | 來源: 央廣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潛規則 | 字體: 小 中 大
6個月以來,李秀華始終沒有放棄讓女兒蘇醒的希望。為了讓女兒能在有高壓氧設備的醫院治療,她帶著女兒在濟南4家叁甲醫院之間周轉。如今,她已經記不清轉了多少次院,她只知道,每家醫院的住院時間不能超過20天。
“那種不確定感最折磨人。”李秀華說,她照顧孩子很累,平時睡覺就少,這都不是問題,但轉院的事情讓她每天都放不下。有時她找不到醫院,看到醫生,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她理解醫生的難處,也知道不是醫生想讓她們轉院。
“我實在想不通,拿錢看病,又不拖欠病款,住院怎麼就如此難?”李秀華說。
護工李蘭見過很多像李秀華這樣的家屬。她在濟南做護工伍六年,在柒八家叁甲、贰甲醫院護理過泌尿科、神經內科、外科、腫瘤科等科室的重症患者。據她觀察,每家醫院對患者住院時間的規定壹般都是15天至20天。
“壹般病人住到兩周左右,醫護人員就會提醒家屬找醫院,越臨近20天,催促就越頻繁。”李蘭說,壹些長期住院的患者家屬都知道這個“潛規則”,有人不等醫生催促,他們就提前找醫院。
李蘭記得,有次她在病房裡看到壹名醫護人員詢問患者家屬的轉院時間,家屬對醫護人員說孩子已經去找醫院了,但還沒找到。“我聽到醫護人員對患者家屬說,我不是問你找沒找到醫院,是問你什麼時候轉院。”
“你去哪個醫院住院都是這樣,壹般最長讓你住3周時間,但患者可以轉院,過拾幾天之後再回來住院。”山東大學齊魯醫保辦的工作人員說。
醫生的困境
劉婷至少陪丈夫轉過8次醫院了。
去年6月,她的丈夫在壹次意外事故中重度腦損傷。劉婷介紹,手術後,她的丈夫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住了53天,轉到普通病房後醫生便建議他們轉院。但是,考慮到丈夫的病情,她想讓丈夫在這家醫院繼續住院治療。最終,她與醫生商議:先自費住院15天,之後再用醫保住院,這才得以暫時不用轉院。
記者在濟南數家叁甲醫院走訪時,多名患者家屬表示,醫院壹般不會限制急性治療期患者的住院時間,壹旦患者進入康復治療期,轉到康復科住院,就會普遍面臨單次住院時間15天至20天的限制,除非患者沒有參加醫保或由第叁方支付醫療費用。
從千佛山醫院出院後,劉婷帶著丈夫開始了漫長的轉院生涯(央廣網發 張勝坡攝)
從千佛山醫院出院後,她帶著丈夫開始漫長的轉院生涯。“我們就在3家醫院之間來回轉院,每個叁甲醫院的康復科最多住20天,在贰甲醫院就可以住30天。”劉婷說,她問過醫生為何有這種時間限制,醫生模糊地說跟醫保報銷政策有關,如果患者住院時間太長,就會超過醫保報銷限額,超出部分則需要由醫生支付。
濟南市多個叁甲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家屬們所說的“醫保報銷政策”是指國家醫保局在全國正在推行的“DRG付費”,即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
賈萍所住的濟南某叁甲醫院的重症康復科醫生表示,患者“定期”轉院要求與DRG付費有關。“根據DRG付費政策,相當於單病種付費,要求壹種病只能花如此多的錢,我們計算出患者的日均費用後,就知道壹個患者大概能住多少天。比如,按DRG付費政策壹個病能花1萬元,快到1萬元的時候,就得提醒患者出院。”面對賈琴的詢問,這名醫生說。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醫保辦工作人員表示,嚴格來說,醫保局的確沒有限制患者住院天數,但DRG付費是按病種付費,患者住院久了,患者報銷費用就高。病人付完自費部分後,醫院把醫保報銷的部分上報醫保局審核,審核完才給錢。為了控費,超出費用醫保局很可能就不給報銷。“這就像別人給你100元上飯店吃飯,說你可以隨便吃,怎麼可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