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20 | 来源: 李丹社会观察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婚姻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持续、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婚姻变得越来越脆弱。以西南地区W法庭为例,该派出法庭在2023年收案1200余件,其中离婚纠纷占总量的33%左右。离婚纠纷已成为乡村发案量最高的案由。
田野调研发现:其一,随着女性地位提升,女性成为提起离婚诉讼的主角。其二,离婚诉讼受当事人的年龄影响较大,不同年龄段的离婚纠纷差异显着。其三,法官在审理离婚诉讼时特别慎重,会综合考虑原被告情况、未成年子女利益、公序良俗等多种因素。
一、离婚诉讼多以女性为原告
中西部农民的婚姻发生了巨变,女性不再一味忍气吞声,敢于主动终结不如意的婚姻关系。这种现象背后,有两大主因。
其一,女性地位显着抬升。当全国婚姻市场打破地方通婚圈后,中西部男性成为婚姻挤压下的弱势群体。在西南地区,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嫁二嫁才开始嫁,三嫁四嫁慢慢嫁,五嫁六嫁可着劲儿嫁。”这则比较夸张的顺口溜相当片面,却可以形象地揭示女性在婚配中的优势地位。为避免打光棍,男方父母愿意支付高价彩礼。某法官表示,曾有80后初婚男子为娶70后三婚女子支付11万彩礼。进入家庭生活阶段,女性的婚配优势拉升了其家庭地位。目前,在中西部农村,大多数女性行使当家权。当女性主动选择离婚,实际上在行使婚姻退出权。农村女性在经济、思想和人格方面的独立性增强,她们行使婚姻退出权的心理成本变低。
其二,女性的婚姻期待升高。在W法庭审理的离婚案件中,多数当事人拥有外出打工经历。从生命周期来看,打工经历是一个人的人生大事。夫妻双方进城打工,往往进入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工厂。夫妻两人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后,他们的居住空间、生活作息和交往对象等,均产生了分化。在务工期间,夫妻之间的互动密度降低、生活体验的异质化程度增强。部分女性在消费主义、短视频的影响下,对于婚姻有了新的、更高的期待。当她用新的眼光和参照系审视丈夫时,发现身边的这个男人挣钱少、不懂浪漫、不修边幅。更令她们无法接受的是,他居然还大男子主义,甚至经常打老婆。
二、离婚纠纷的年龄特征
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离婚纠纷处理难度与当事人年龄直接相关。按照离婚诉讼当事人的年龄,可划分四个年龄段: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60~80岁。
30岁以下的夫妻离婚纠纷最容易处理。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既能接受“闪婚”,也不惧怕“闪离”。刚步入婚姻家庭生活的年轻人,往往会因生活性摩擦而选择离婚。其中,年轻人普遍持一种积极的消费观,花钱大手大脚,储蓄意识不强。一旦男方父母不再提供经济支援,小家庭便陷入经济困境。少部分人受蒙蔽或诱惑陷入网贷、赌球、网络赌博的陷阱,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共富贵容易,共患难则难”。过紧日子、过苦日子,极易诱发年轻夫妻之间的矛盾。双方都注重个体感受,既不愿意妥协退让,也缺乏经营家庭的技术经验。他们常说:“感觉好了就在一起,感觉不好了就分”。的确,年轻人离婚的显着特点是“不磨唧”。
除了观念、性格、成长经历等因素外,导致年轻人爽快离婚的关键是“没有后顾之忧”。尤其是,20多岁的女性根本不用担心离婚后会落单。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年轻男性,他们离婚后再婚的可能性尚在。
由于婚姻存续期限较短,双方往往并未生育子女。解决这个年龄段当事人的离婚,重点在于彩礼返还。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影响彩礼返还的因素主要是办理结婚登记和同居。在比较极端的骗婚案件当中,女方会主动办理结婚登记并短暂地与男方同居,以达到不返还彩礼的目的。
30~40岁的夫妻离婚纠纷涉及的矛盾较多。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夫妻来说,他们的婚姻已经存续十多年的时间。经验表明,这个年龄段的离婚案件中,一方或双方出轨占据了较大比例。在此时离婚,双方会围绕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多方面展开争夺。一般情况下,若生育有男孩,男方及其父母会极力争夺抚养权。对于男方来说,将儿子留下,即便是自己离婚后难以再婚,也不担心家族香火中断。
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双方的收入、投资、借贷、支出等非常琐碎、繁杂。例如,某做生意的夫妻闹离婚时,涉及市区十几套房产、股票、债券等,动用了查账、跟踪、窃听等手段,历时五年才把婚离掉。法官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和债权债务时,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做核对。
40~50岁的夫妻离婚纠纷涉及的矛盾最尖锐。以女性20岁结婚为例,她到40~50岁时,其子女已经上大学。等到孩子读大学之后,她们选择离婚对子女的冲击相对较小。对于中年女性来说,从孩子读中小学就开始破碎的家庭,也没有必要再维持形式上的完整。因此,近些年来出现一个现象:等子女高考结束后,夫妻选择离婚。此时,子女已经成年,可以自主选择跟随父母哪一方。因此,夫妻双方离婚不会激烈争夺子女抚养权。在审理中年人离婚案件时,法官分割财产时的工作量会更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