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22 | 來源: 法廣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動車 | 字體: 小 中 大
據法廣中文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去年9月提出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啟反補貼調查,於10月正式啟動。經過幾個月的調查,歐盟委員會6月12日宣布,將從7月4日起對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7.4%至38.1%的臨時關稅。
正在訪華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22日表示,美國、巴西和土耳其等國對中國征收了懲罰性關稅,但歐盟沒有,“歐洲的做法不同”。
他強調:“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不是懲罰性關稅。”他說,歐盟委員會啟動反補貼調查的九個月來,非常詳細地審查中國企業是否從補貼中獲得了不公平的好處。
哈貝克說,歐盟審查後產生的任何反補貼稅措施“都不是壹種懲罰”,這些關稅旨在補償中國政府通過補貼給予國內企業的優勢。
哈貝克稍後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會面時也說,歐盟計劃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旨在與中國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哈貝克是在在北京出席氣候與轉型對話的第壹次全體會議時做上述表態的。
6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京會見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共同舉行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制首次高級別對話。
鄭柵潔在會上表示,所謂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論調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常識,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與歐盟高舉的“綠色發展大旗”不壹致,保護主義只會拖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方將采取壹切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法國記者表示,德國另壹層的擔憂。北京方面對出口到中國的德國汽車征收附加費的可能性仍然是壹個威脅。中國新的稅收對德國汽車制造商來說將是壹個巨大的打擊。對於奔馳或寶馬等品牌來說,中國市場占其銷量的比例高達 40%。
蒙田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艾飛立(Philippe Aguignier)對法廣記者表示,德國不得不和中國展開談判。他還表示,德國被中國視為潛在的盟友,也是歐盟的壹個脆弱環節,因為“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擁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商業利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