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29 | 來源: 華商韜略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日資企業對蘇州是很重要的。
它關系著蘇州的就業、稅收,關系著蘇州的產業轉型升級,甚至關系著蘇州能否守住“最強地級市”的地位。
江蘇是日本企業投資中國的重鎮,而蘇州則是重中之重。至2023年初,蘇州全市已累計引進日資企業3000多家,幾乎占到整個江蘇的壹半,蘇州定居的日籍人士也超過5000人,是中國日籍人士最為集聚的城市之壹。
1984年前後,昆山還只是蘇州下轄壹個以農業為主的小縣城,僅有的工業也是為農業配套的,且所有工業都擠在5萬人居住的4.2平方公裡的昆山老城區。
盡管昆山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上海虹橋機場僅40公裡,能夠承接來自江蘇和上海的雙重資源輻射,但其人均年收入僅為401元,在蘇州地區八區縣墊底,被稱為“蘇南的蘇北縣城”。
為了改變這樣的“困境”,時任昆山縣縣長的吳克銓做出了壹個大膽的決策——自費興辦工業開發區,地點選在玉山鎮的壹塊3.75平方公裡的農田上。
由於當時並沒有“自費經濟開發區”的概念,為了避免過多關注,他給這個開發區掛了個“工業小區”的名字。
壹個連牌子都不敢掛的開發區,又有誰會來投資辦廠呢?
1984年,在多方努力下,昆山終於迎來了第壹位外商——日本蘇旺你株式會社社長叁好銳郎前來實地考察。
但現實還是給了吳克銓當頭壹棒。
當他們用縣裡僅有的壹輛吉普車,壹路顛簸地將叁好銳郎壹行拉到了玉山鎮時,入眼的是壹大片水田,還有不遠處勞作的水牛,打破了叁好銳郎關於工業區的幻想。
驚詫於眼前的場景,叁好銳郎不禁問道:“你們說的工業區在哪裡?”壹句話,變相婉拒了在昆山建廠的想法。
面對叁好銳郎的婉拒,昆山的領導層沒有退縮。為了留住這位好不容易拉來的外商,昆山的領導層又做了壹個艱難的決定,拿出縣財政賬面上僅剩的300萬元,修建了壹條通往工業小區的路。
當時昆山縣財政每年只有不到6000萬,上繳應繳部分之後,幾乎所剩無幾,如此孤注壹擲,壹旦外商不來,將面臨極大的財政壓力。
好在,昆山的誠意和決心還是打動了叁好銳郎。
叁個月後,當叁好銳郎再次來到昆山,看到新修的道路,他感受到了昆山滿滿的誠意,最終決定投資設廠。
日本蘇旺你手套有限公司,因此成為昆山第壹家外資企業,也是蘇州市、江蘇省第壹家外資企業。
為了將這個“新生兒”的落地手續辦全,昆山開發區的招商人員先後往北京、南京跑了100多次。
隨著昆山“叁個月修路”的事跡在日本客商間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日資企業開始在昆山投資設廠,帶動整個昆山工業的局面壹點點打開,並且從昆山擴大到整個蘇州,整個江蘇。
相關數據顯示,1987年,昆山開發區內已有13家企業投產,實現產值2.78億元,利潤1019萬元,上繳稅金607萬元,創匯1550萬美元。
目前,豐田、牧田、禧瑪諾等上百家日本知名企業已在昆山開發區投資落戶,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光電、食品、金融等多個行業,這些日企也成了昆山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者和投資環境的最佳代言人。
《國際商報》報道稱,到2022年,昆山精密設備制造日資企業產值已超200億元,占昆山規上工程機械及專用設備企業總產值的1/4以上;汽車產業日資企業完成產值近百億元,占到昆山開發區汽車零部件企業總產值的1/5以上。
2023年,昆山規上工業總產值再上壹個千億級台階,總量實現11433億元,連續叁年突破萬億元;新增2家千億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3000家;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95個,全球在昆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數量達80個。
昆山的成功並非偶然,其背後是政府,尤其壹批政府官員的大膽決策和堅決行動,以及務實作風和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精神。昆山的壹馬當先,也為蘇州成為“日資高地”開了個好頭。
日本有句諺語叫“壹期壹會”,意思是珍惜相遇緣分、彼此真誠相待。
2007年9月28日,鹽谷外司從蘇州市市長手中接過“蘇州市榮譽市民”證書,心中激動萬分。在他眼中,這不僅是壹份榮譽,更是壹份新的使命。
早在20世紀80年代,鹽谷外司就開始了他與蘇州的“壹期壹會”。
改革開放初期的蘇州亟需外部力量助推經濟發展。鹽谷外司的父親鹽谷由榮,曾作為日本石川縣的企業界代表多次訪問蘇州,並在此過程中萌生了幫助提升蘇州鑄造業技術的想法。
1986年,鹽谷由榮給蘇州電機廠無償捐贈了壹條價值3000萬日元的FMM全自動鑄造生產線。蘇州市政府為此專門舉行了隆重的受贈儀式,並向鹽谷由榮贈予錦旗——中日友好,源遠流長。
受父親的影響,鹽谷外司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蘇州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對蘇州之行更是向往已久。
1987年,鹽谷外司來到蘇州考察,並受父親指派幫助調試FMM全自動鑄造生產線,進壹步熟悉了蘇州的工業環境和發展潛力,也為日後的事業發展伏筆。
1994年,鹽谷外司和父親在蘇州成立了中日合資企業——蘇州石川制鐵有限公司,1998年,鹽谷家族又從合資企業中退出,獨立創辦了蘇州石川制鐵有限公司,鹽谷外司接任董事長。
憑借優良的產品品質,蘇州石川制鐵迅速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認可。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公司的出口業務受到嚴重沖擊。
當時正值京滬高鐵開建之際,鹽谷外司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他多次與京滬高鐵建設部門聯系,但卻屢次碰壁,因為中國高鐵原則上只采購本土企業的產品。
壹籌莫展之際,鹽谷外司想到是不是可以找蘇州政府幫幫忙。在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下,蘇州石川制鐵最終得到了京滬高鐵項目的招投標機會,憑借企業實力和產品質量,壹舉拿到了50萬件鐵墊板緊固件的訂單,也打開壹扇新的大門。
在此之後,鹽谷外司先後參與了溫福高鐵、杭甬高鐵、夏深高鐵等10余條高鐵線路建設項目的招投標,並成功中標,到2018年,蘇州石川制鐵已實現產值8.03億元,躋身吳中區納稅大戶。
通過企業發展,鹽谷外司也以實際行動回報著蘇州政府的“深情”。
每當有日本企業或專家來訪,鹽谷外司都會熱情地為他們介紹蘇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自己的創業經歷,積極為蘇州政府招商引資牽線搭橋。
在其推動下,日本中央可鍛株式會社、貝原合金株式會社等企業相繼落戶蘇州,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鹽谷外司常說,蘇州是他的第贰故鄉,他深深愛著這片土地。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蘇州以0.09%的國土面積和全國1%的人口,貢獻了全國2%的經濟總量、3%的工業增加值、4%的實際使用外資和6%的進出口總額,被稱為中國最強地級市。今年壹季度,蘇州GDP增長7.9%,領跑全國大中城市。
蘇州優秀的營商環境,吸引著日資企業持續增資加碼。壹個典型案例是:首家落戶高新區的蘇州日電波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已先後6次增資。僅今年6月,高新區日資企業就新添了叁個項目。
蘇州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特別是在過去的叁肆年裡,蘇州與日資企業風雨同舟,給扎根這片沃土的日資企業吃了壹顆“定心丸”。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響,許多日企高管、關鍵技術人員無法來華,這對蘇州日企的日常管理、技術調試、設備安裝和項目推進產生了很大影響。
蘇州政府在摸排日企高管、關鍵技術人員入境需求後,與蘇州日商俱樂部聯動,量身定制了復工復產包機方案,迅速啟動了包機計劃,並第壹時間辦出邀請函,協助企業辦理來華簽證。
從7月13日提交包機請示,到8月5日國家民航總局批准包機航線,在蘇州政府的推動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僅24天就完成了包機申請。
8月27日晚,首架日企復工復產包機由日本成田國際機場起飛,搭載著蘇州50家重點日資企業的98位日籍高管和關鍵技術人員,降落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新任總經理志賀康紀就是搭乘此次包機回到蘇州,著手恢復企業受疫情影響的銷售問題。
志賀康紀表示,通過這次由政府主導的包機活動,充分感受到了蘇州高新區對日企的信任和期待,也更加堅定了他扎根高新區的底氣和投資高新區的信心。
積水中間膜(蘇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松本學也帶著壹家伍口搭乘包機返回蘇州。松本學說:“壹方面企業看好中國市場,急於讓我們返崗復工;另壹方面,我們的生活重心在蘇州,孩子們的朋友也都在蘇州,他們強烈希望能夠早日回來和小伙伴們相聚。”
蘇州政府不斷提升營商環境,賦能日企轉型創新的過程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來蘇州定居,蘇州因此成為很多日本人的“第贰故鄉”。
日本外務省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1日,在蘇州定居的日本人有5312人,在日本公民聚居的海外都市圈中排名第37。
隨著越來越多日企的扎根落地,不少日式生活場所也逐漸出現在蘇州。
2005年,在蘇州政府的努力之下,蘇州日本人學校應運而生,解決了日企員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學校之外,蘇州還投資引入了日本醫療機構,為生活在蘇州的日本人提供醫療保障;引進了泉屋百貨超市、永旺夢樂城等日資購物中心,甚至推出了日資發展月刊《新之news》,服務日本朋友的生活。
每當夜幕降臨,位於蘇州高新區的淮海街,霓虹閃爍,人流如織,日本風情的豎立式燈箱招牌鱗次櫛比。
這條當初特意為日企打造的街道,如今不僅僅是“吃飯壹條街”,更融入了日本文化和蘇州特色。
從高效的行政服務到完善的生活配套,蘇州以優越軟硬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日資企業前往投資和發展,也成為當之無愧的“長叁角第壹日資高地”。
換個角度看,日資企業對蘇州是很重要的。
它關系著蘇州的就業、稅收,關系著蘇州的產業轉型升級,甚至關系著蘇州能否守住“最強地級市”的地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