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29 | 来源: 国家地理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清末民初 朱金木雕宁波花轿|浙江省博物馆
但相比浙江的这顶轿子,纽约收藏的这顶“万工轿”非金非银,却更为奢侈,因为它的原材料来自一种保护动物——翠鸟。
用“牺牲”换来的奢侈
这顶来自富人家的花轿采用的是点翠技艺,翠即是翠鸟羽毛,将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用金或镏金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上,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但将点翠用于花轿却十分罕见,因为这需要大量翠鸟的羽毛制成。
翠鸟性子非常烈,与人接触后会进入高度应激状态,至今都没有实现规模养殖。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翠羽只能来自野外。
《珠翠光华》一书提到翠羽的提取手法:“用小剪子剪下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
《宋史》曾记载“去年交趾(越南北部)献翠毛五百尾”,由此可见点翠由来以久,并且从古到今,翠羽基本都是附在翠鸟尸体上运输的。
那么制作这样一顶花轿到底需要多少翠鸟?
据《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载,修复明代孝靖皇后的点翠凤冠,需200只翠鸟的软翠(翠茸)才能修复。而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只能选取5-6只为上品,材料淘汰比高达95%。
孝靖皇后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 故宫博物院
要知道这是一顶花轿而非凤冠,根据面积计算,牺牲和淘汰的翠鸟恐达上万只。
中国翠鸟有7属11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普通翠鸟和蓝翡翠是“三有保护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而白胸翡翠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都不能随意捕杀。
艺术需要动物成就吗?
北齐刘昼曾感叹道:“翠以羽自残,龟以智自害。”艺术能否使用动物制品?已经争论了一千年。
玳瑁原本是海龟,因其背上有十三块形状如盾、呈覆瓦状排列的鳞片。每片鳞都有不规则的放射状花纹。于是被人类制成珠宝,几百年来,盛行欧洲。
如今已是七种海龟中最濒危的一种,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
2019年初国博办的展览“新考工记”,法国艺术家Nelly Saunier的作品热衷于用羽毛装饰。
从古至今,全世界许多沿海的国家和地区都捕捞玳瑁,将其鳞片加工成梳子、戒指、项链、手镯、镜框甚至弦乐乐器的拨片等各种饰品。|Wildaidchina-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