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29 | 來源: 國家地理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清末民初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浙江省博物館
但相比浙江的這頂轎子,紐約收藏的這頂“萬工轎”非金非銀,卻更為奢侈,因為它的原材料來自壹種保護動物——翠鳥。
用“犧牲”換來的奢侈
這頂來自富人家的花轎采用的是點翠技藝,翠即是翠鳥羽毛,將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鑲嵌在用金或鎦金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上,制成各種首飾器物。
但將點翠用於花轎卻拾分罕見,因為這需要大量翠鳥的羽毛制成。
翠鳥性子非常烈,與人接觸後會進入高度應激狀態,至今都沒有實現規模養殖。這意味著,絕大部分翠羽只能來自野外。
《珠翠光華》壹書提到翠羽的提取手法:“用小剪子剪下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鳥羽毛以翠藍色雪青色為上品,顏色鮮亮。”
《宋史》曾記載“去年交趾(越南北部)獻翠毛伍百尾”,由此可見點翠由來以久,並且從古到今,翠羽基本都是附在翠鳥屍體上運輸的。
那麼制作這樣壹頂花轎到底需要多少翠鳥?
據《首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記載,修復明代孝靖皇後的點翠鳳冠,需200只翠鳥的軟翠(翠茸)才能修復。而根據色澤篩選,每百只翠鳥只能選取5-6只為上品,材料淘汰比高達95%。
孝靖皇後點翠嵌珠石金龍鳳冠 | 故宮博物院
要知道這是壹頂花轎而非鳳冠,根據面積計算,犧牲和淘汰的翠鳥恐達上萬只。
中國翠鳥有7屬11種,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普通翠鳥和藍翡翠是“叁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而白胸翡翠屬於國家贰級保護動物,都不能隨意捕殺。
藝術需要動物成就嗎?
北齊劉晝曾感歎道:“翠以羽自殘,龜以智自害。”藝術能否使用動物制品?已經爭論了壹千年。
玳瑁原本是海龜,因其背上有拾叁塊形狀如盾、呈覆瓦狀排列的鱗片。每片鱗都有不規則的放射狀花紋。於是被人類制成珠寶,幾百年來,盛行歐洲。
如今已是柒種海龜中最瀕危的壹種,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
2019年初國博辦的展覽“新考工記”,法國藝術家Nelly Saunier的作品熱衷於用羽毛裝飾。
從古至今,全世界許多沿海的國家和地區都捕撈玳瑁,將其鱗片加工成梳子、戒指、項鏈、手鐲、鏡框甚至弦樂樂器的撥片等各種飾品。|Wildaidchina-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