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7-04 | News by: VOA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徐全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很多遭到破坏的国军史迹都被重建;即使不愿意重建,也鲜少有人敢把已经重建的史迹再进行破坏。中国极左分子不断挑衅这段历史记忆,回避碑墓曾遭捣毁的悲剧,竟然主张再度破坏国军史迹,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恶例。
徐全说:“实际上是文革极左的一种复辟,是严重践踏很多当年在那场抗战当中为国家民族牺牲的国军先贤烈士,(是)对他们精神的一种践踏,对他们付出牺牲的一种侮辱,这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他表示,幸亏方先觉将军最后葬在台湾的五指山国军公墓,否则如果葬在中国的话,“我估计完蛋了,他的坟墓可能都被敲出来了”。
资料照:中国学童参观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13年8月15日)
矛盾心情
许剑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透露出他的矛盾心情,表示“衡阳抗战纪念城”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极端分子扬言去除确实不应该,也很疯狂。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种激进言论其实越多越好,代表中共政权已经不稳定了。
他表示,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共利用抗战英烈的纪念活动拉拢老兵及其眷属来对台统战,是很有用的。但极左言论出现后反而失去了它统战的价值与正当性,意思是说,这些在中国的民国派以及台湾的一些深蓝人士终于看清中共的真面目,中共根本就不打算对台湾宽容,也根本不打算真实地去面对历史,这会让其统战效果大打折扣。
许剑虹说:“所以我个人其实某方面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觉得他破坏是不好,但一方面我觉得多一点郭松民对动摇中共政权反而长久而言是更好的,反而是有益处的。”
官方默许?
他认为,中国社交媒体上会有去除“衡阳抗战纪念城”的激进言论,很可能是出于官方的观点,只是中共自己不能承认而已,因为中国很多老百姓都是国军的后代,如果中共过度打压他们的历史记忆,会让他们对中共离心离德,造成中共政权不稳;但中共也不能够完全吹捧国民党的烈士,因为其建国的正当性正是建立在1949年把国民政府推翻赶去台湾,所以如果过度赞扬国军的话无疑是自打嘴巴,所以它必须要保持一个平衡,需要有像郭松民这样的人出来引领话题风向,如此中共就可以撇清责任,表现得像一个仲裁者一样,一方面让极左言论出声喊拆国军纪念碑,一方面又默许网民在网上互相攻讦。
林国荣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极左势力的言论犹如文革复辟,不同的是,文革时期是用红卫兵在做实体监督,现在则是用网络的压力来监督,只是作法不同而已。他也说,喊拆国军纪念碑的言论一定有中共的影子在里面,只是官方不能明着讲鼓励拆除,但一些小城镇的纪念塔,只要不是北京中央文化部管辖的,或不在文物管理名册里的史迹,几乎都被横下毒手了。轻微的顶多改一下名字,纪念塔或纪念碑还在,更惨的是有些直接被夷为平地,现场根本看不到了,要去问当地耆老才知道过去的确有这个纪念碑存在,只是被荡平了。
抗战电影下架
分析人士说,拆除“衡阳抗战纪念城”纪念碑,其实是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忽然下架的“延长赛”。这部耗资6亿人民币拍摄,原定在6月28日上映的电影,是由衡阳地方政府主导、力推,也通过了电影审查,却在预告期内遭到中国极左势力阻击,认为是在宣扬“投降光明论”。中国广大捍卫国军荣誉的网民不满,与之论战。最终,官方为了避免争论持续扩大,下架了电影,也限制了极左言论。
林国荣表示,衡阳保卫战彰显了国军在兵力劣势的困难下,依旧设法挡下日军进攻,而人在延安的中共军队却毫无战绩,讲白一点就是“中共的老脸挂不住”,所以将电影下架。他并补充,当时在对日抗战期间有一群从南洋参与抗战交通运输的华侨司机和技工(南侨机工),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滇缅公路,运送各种物资协助国军进行抗日活动,同样值得后人敬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