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05 | 來源: RFI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動車 | 字體: 小 中 大
路透社周伍(7月5日)發表壹篇獨家報道,消息來源稱,歐盟委員會已開始征求該地區半導體行業對中國擴大老壹代計算機芯片生產的看法。
傳統制程芯片壹般指28納米以上的上壹代芯片,它的功能無法與柒納米、伍納米芯片相比,但卻廣泛應用於汽車、洗衣機、醫療設備等日常科技產品。中國在這方面的生產和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已在對芯片行業和主要芯片使用企業進行的兩項自願調查之前就發出了征求反饋的通知。這些反饋預計在今年九月可以收回。
目前尚不清楚這項研究將會導致歐盟采取什麼行動。但是,隨著歐盟為保護其產業免受中國競爭的沖擊而展開的行動的逐步推進,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系正在持續提升。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的最高達37.6%的臨時性進口關稅從周伍開始生效。貿易分析師們認為,這次加征的關稅只是歐盟對華政策日趨強硬的壹個開端。
中國電動車行業正在加大投資力度和增加國家補貼,擴大傳統制程芯片的生產。中國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美國主導的旨在限制中國購買或制造更先進的電腦芯片的行動。
去年九月,北京宣布設立規模達400億美元的國家投資基金,以強化半導體生產。中國的這個舉動引起西方國家相關產業的擔憂,它們呼吁本國政府采取行動支持本國芯片制造商。
從短期來看,中國的投資將減少對外國制程芯片的依賴,但西方政府擔心中國加大傳統制程芯片生產可能產生的長期影響,比如這會導致電器和汽車所需芯片出現供應過剩的問題。
歐盟委員會反壟斷事務負責人瑪格麗特·維斯塔格 (Margrethe Vestager) 今年肆月表示,她在比利時與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 (Gina Raimundo)等高級官員會晤之後可能就會啟動對傳統制程芯片問題的調查。
肆月份,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壹份長達712頁的報告,報告介紹了中國政府向本國企業提供的多層次扶持。
報告涵蓋了半導體、電信設備和可再生能源等許多行業的研究。貿易分析師認為,這是布魯塞爾發出的准備對更多的案件展開調查的信號。
據德國之聲消息,業內人士警告說,如果中國向市場傾銷受國家補貼的傳統制程芯片,西方芯片制造商可能很快因劣勢而被淘汰出局。類似還有廉價太陽能電池板和傾銷案例,歐盟認為補貼給予中國企業不公平優勢。
路透社的兩名消息人士稱,對芯片展開的這些新的調查是為了搜集信息,調查范圍將超過美國商務部向美國公司發送的安全調查的范圍。由於調查的敏感性,幾位消息人士拒絕透露姓名。
歐盟委員會已就草案涉及的問題征求了各方的意見,其中包括工業公司從什麼地方采購芯片。該委員會還在搜集有關芯片公司產品和定價信息,以及他們的競爭對手,包括中國企業對這些信息的評價。
對於歐洲最大科技公司阿斯麥(ASML)等設備供應商來說,中國擴大傳統制程芯片生產是壹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可以緩解美國主導的對更先進技術的出口限制。
對於德國企業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法國企業意法半導體(STMPA)和荷蘭企業恩智浦(NXPI)等公司來說,情況比較復雜。它們都是重要的汽車芯片和電力基礎設施芯片的重要制造商。他們壹方面面臨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另壹方面還在中國開展業務。
歐洲的工業、航空航天、汽車、健康技術和能源企業可能不願透露他們使用中國傳統制程芯片的情況。鑒於芯片產品的制造和封裝程序的跨國性和多步驟等特點,這些企業也可能不太清楚它們使用的這些芯片是在哪裡生產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