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08 |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 有5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越南 | 字体: 小 中 大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相比于以开放包容着称的汉唐时代,明朝总是被人冠以保守与封闭的印象,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看似保守的大明宫廷中,竟一直活跃着来自藩邦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地位并不显赫,以至于我们长期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来自高丽的美人
明王朝作为承继元朝的华夏正统王朝,同样也继承了元代对于周边附属国的藩属关系。
元朝时期,在蒙古铁骑的进攻和威慑下,位于朝鲜(专题)半岛的高丽王不得不臣服纳贡,甚至一度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高丽国王兼任行省长官,以后的历任高丽王世子在即位前几乎都要在元大都长时间做人质。在长期使者来往与文化交往中,“高丽女”也登上元朝的政治舞台。
首先,草原崛起的蒙古游牧民族习惯将女子作为部落集团的财产,来实现各部落联盟的和平,将占有更多女性作为政治权力的标志。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是否向最高统治者贡纳女子成为是否服从政治权威的衡量标准。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高丽女”是中国文人比较了解且十分欣赏的异族女子符号,金国出使高丽的翰林赵可曾作《望海潮·发高丽作》一文描写高丽女子的美丽:
云垂馀发,霞拖广袂,人间自有飞琼。三馆俊游,百衔高选,翩翩老阮才名。银汉会双星。尚相看脉脉,似隔盈盈。醉玉添春,梦云同夜惜卿卿。离觞草草同倾。
后来的金国宰相蔡松年同样对高丽使馆中的女子情有独钟,并写下一首《石州慢·高丽使还日作》感慨高丽女子的美貌:
云海蓬莱,风雾鬓鬟,不假梳掠。仙衣卷尽云霓,方见宫腰纤弱。心期得处,世间言语非真,海犀一点通寥廓。无物比情浓,觅无情相博。
于是,基于蒙古人的政治传统与社会审美现实,在元朝社会中后期甚至出现了蒙古贵族以高丽女子为妻妾的攀比风尚,形成了一股崇尚拥有高丽女子以抬高社会地位的奇特社会风潮。这些高丽贡女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元顺帝的第三位正宫皇后奇皇后。她不仅为元顺帝生下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更与儿子谋逼顺帝禅位,最终引发元廷内战,成为元朝后期高丽女子搅弄朝堂风云的典型代表。
明朝初年,元朝已然覆灭,高丽王朝也被朝鲜王朝所代替,但是朝鲜王朝依旧是明朝麾下忠心的藩属国(甚至朝鲜之国号亦为朱元璋所定)。明朝皇室依旧保留着前朝的“独特爱好”,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成祖朱棣与明宣宗朱瞻基都曾经以种种方式“密令”向朝鲜索要贡女,有明一代朝鲜贡女7次,其中后宫16人,侍女48人,歌舞女与执馔女(做菜)50人,合计有上百人之多。
来自高丽(或朝鲜,李氏朝鲜于1392年取代高丽)的女子在明朝皇室之中的存在感极强。据记载,明太祖的两任妃子(韩妃与碽氏)均来自高丽(碽氏存在争议),其中韩妃生下了历史上着名的含山公主,史载这位公主“以洪武十三年(1380)生,二十七年下降驸马尹清,永乐间进长公主,洪熙初进大长公主,至天顺六年(1462)方薨,年八十三。于太祖位下二十五子十六女中,最为寿考”。这位混血公主见证了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的八位,可谓明朝历史的活化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