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08 | 来源: 凤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事实上,“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政策的本意,也是为了利好学生:并非所有人都擅长学习,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类型和特色不同,不存在高低好坏之分。
只是关于职高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加上一直以来对学历的精英崇拜,使得初衷良好的选择性分流机制,现实中不自觉变成了道分水岭:
“一流”的学生和失败的学生。
做一流很难,但不能失败,比起考个好大学,如何让孩子考入高中才是众多家长的最大目标。
彤彤今年小升初,但彤彤妈妈的择校焦虑已经持续了2年。从3年级开始,家长们见面聊天的内容从“你家孩子上了什么兴趣班”变成了“哪个初中的升学率比较高”。
家附近的初中教学质量一般,孩子要稳定在15名内才算稳妥,升学率好的初中如今则是一位难求:花5万块只能说进去读书,但能不能进实验班还要看孩子成绩,如果不行就要进70人的普通班。
最终彤彤妈妈还是决定让她在家附近的初中就读。
“她现在成绩不错,我盯紧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孩子们根本不清楚这些问题,压力都在家长身上。
“如果3年后她中考失利,我可能比她更崩溃。”
如果说小升初是转动命运齿轮,中考则是一场关于努力的残酷考核。
当中考把学生分成两类时,大家时常忽略失败了的学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及压力。
看几组数据:
2022年,北京中考满分660分,650分就已经掉到全区2000名开外;
天津中考满分800分,780分以上965人,660分以上占50%;
在宁波,满分720,要考600分才能勉强上普高。
而金字塔顶端的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2024年不少地区中考分数已出,有河北邯郸的家长发现今年中考600分以上1.9万,去年为1.5万人,整整加了4000人。
录取比例是固定的,竞争是激烈的,能改变的只有学生和家长的“内卷度”。
补课成了家长们隐而不宣的共识。
成绩靠前的学生继续卷成绩,每一分上都站满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20名之后的学生在补课之余,必须要做一道单选题:
主动去职高,还是放弃过半上课时间去当特长生,或是继续拼命考普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