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7-15 | News by: 新三届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莫言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作者简历
金弢 ,字有根,1974年杭州外语学校高中毕业,插队落户浙江桐庐,北外德语系77级本科、81级研究生,1985年进文化部后借调中国作家协会。后任职于作协外联部,曾多次随作家代表团出访欧洲诸国。80年代末获奖学金赴慕尼黑大学读博,现居慕尼黑,著译不辍。
原题:时光的印记——说说莫言往事
赛德尔夫人
1987年5月,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西德,那是一次特殊的出访。这次不同于历年两国间每年一度的对等互访,也不是中国作家协会跟西德某一联邦州进行的单项访问计划,而是在我任职作协外联部多年中,唯一的一次德方私人出资邀请。
成行的作家有玛拉沁夫、从维熙、高晓声、王安忆、张承志、叶文玲、张炜、程乃珊、外事秘书等,我任随团翻译。当然不能忘记还有当时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时而被单位领导批评几句“脏学”的、后来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夜间成了世界级著名作家的莫言。
说起这位德方出资人,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家有万贯钱财,非常热衷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此话头还得从两年前“西柏林地平线艺术节”说起。
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老人,自称是尽失了对西方体制模式的希望,认为人类将来的出路是在东方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古国——中国,认为人类古代文明的四大发祥地,其他的均已衰落,她已不再看好尚有再次兴盛的机遇。而惟有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文化从未曾断裂,传统一直得到延续,这个华夏古国现行的“改革开放”,正预示着人类下一个世纪的未来。
她预言,21世纪将是属于中国的世纪,是中国并肩世界强林的世纪!这四大古老文化的民族,唯独中国才有再度昌盛的希望!
她专程赶来西柏林,找到我们作家团,主动表示愿意拿出一笔雄厚的资金,邀请一个规模较大的中国作家代表团来德国进行一次为期月余的旅游访问,了解一下中国以外的世界,以拓展视野,获取参照,拿西方人曾经犯过的错误引以为戒。
老太太名谓赛德尔,大家尊称她赛德尔夫人。她家住德国西部、靠近杜赛尔多夫的克雷费尔德(Krefeld)城,父辈家产富可敌国。后来有一次我去位于荷兰边境的德国“欧洲翻译中心”开会,回慕尼黑途中路经她家曾小住几天。她家有敞亮的豪宅,别墅楼底设有私人宽大的游泳池,桑拿浴、健身房等一应俱全。她带我来到市中心的商业大街,指着马路两边高耸林立的商贸大楼称,整条街曾均是她家父辈的产业。这些巨额财富后来都留给了她和弟弟二人。
赛德尔夫人家产万贯,长得雍容华贵,我见过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气质美丽高雅,但她独身,一辈子从未结婚,这让我们大家颇为困惑。赛夫人对我们是全程陪同,从我们到访的头一刻起,整个旅程一直奉陪在左。或许是因为语言上的方便,我对她的了解相比他人更多一些。有些不适合公开的话题,在长达一个月的旅游、每日穿插其中的郊游、散步过程中我们就谈开了,每每话题聊得投缘,往后我来德国留学,多次被她邀请上家访问。
她曾是一位大家闺秀,一个不曾涉世的纯情少女,大学时代的初恋,她投入了毕生的热爱和终生的期待。她的恋爱经历“是她情感体验的登峰造极”,她这么说。但她失望了,虽然她没有阐述细节,但这次初恋热恋的失败对她的一生是致命的打击,不仅影响了她往后的整个人生观,还影响了她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失望,甚至绝望。她自认,往后一辈子的精神生活将永远不会超越那次初恋。但她不愿苟且将就,勉强自己。与其说不能极致,不如干脆放弃。她向我展示当年男友的照片,一个帅极英俊的年轻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