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16 | 来源: 关胖本胖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02
话可以乱讲,货币政策药方不可以乱开。
货币政策保持温和通胀,是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也是各国央行的政策目标。“人造通胀”对不对、好不好,姑且不论。至少没有哪家央行敢把货币放水放出“货币变毛”的恶性通胀。3%也好,9%也罢,基本的底线还是有的。
嗯,事无绝对,“把钱变毛”的奇葩央行也有。最近的例子是津巴布韦、委内瑞拉央行这对卧龙凤雏。张斌“货币变毛论”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参考这两家。
而且,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央行的货币放水渠道,也和张斌的建议一样——印钱给政府花,印着印着货币就变毛了。
后果也的确如张斌所言,“政府多花钱,非政府部门收入就越多”。津巴布韦的“钱变毛”后,老百姓手头的钱多得不得了,多到拿去糊墙了。多到委内瑞拉人嫌弃钞票太硬,擦屁股不方便。
可是,“恶性循环局面”并没有改变。钱都糊墙了,哪有啥循环?扔马桶里的是循环了,在下水道里循环。
市场的堵点不除,实体经济的循环不畅,大规模超发货币的下场就是变成冲进下水道的废纸。这才是正经的经济学常识。
没有正常的市场环境,抑制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央行印钱、财政花钱,造更多没人要的房子,修更多没车跑的高速、没客流的高铁,搞更离开财政补贴活不下去的产业,不只是钱变毛了,整个宏观经济都会变“毛”。
大规模资源错配得不到纠正的情况下,让央行把钱变毛,让老百姓的钱“不得不花”,老百姓怎么办?买条铁路啃铁轨,买十套八套低线房产放骨灰盒?
张斌以为,钱变毛了,老百姓的脑子也变毛了吗?
03
的确,目前中国经济循环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需求不足”不可能靠印钱放水暴力拆解。
因为,“需求不足”不是经济循环跑不动的“因”,而是经济循环堵塞的“果”。钱在“财政-金融”体系里绕着地方债和地方债背后的不良资产空转。越放水,债务包袱就越大,经济循环越堵,根本留不到下游。老百姓的钱包没有源头活水,需求当然不足。
通下水道的都知道,下水道小堵,放点水一冲,能冲掉。可是,水泥堵得严严实实的,非要开闸放水,那是拆家。这么浅显的道理,经济学家竟然不懂?
因此,采取任何政策之前,先要正视一个问题:今天中国经济循环体系,到底是大堵还是小堵?经济学家开药方、下猛药之前,怎么能跳过诊断环节呢?
看到发高烧的,只会开生理盐水,一瓶不够就两瓶,是最烂的庸医。财政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罢,都是引导,而不能逼迫。老百姓没钱花、有钱不敢花,就不顾后果逼着老百姓花。这不是经济学逻辑,而是强盗逻辑。
大放厥词建议央行不负责任印钞时,想起克鲁格曼了,拿他的“金句”给自己的虎狼之词镀金。经济学家们早干嘛去了?
多年前,克鲁格曼批评亚洲经济模式“过度依赖政府主导投资、过度依赖劳动力投入,而非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我们的经济学家忙着讴歌“中国模式”。
2011年到2015年,克鲁格曼反复提醒中国经济要出问题时,我们的经济学家们积极反驳他“唱衰中国经济”又在想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