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19 | 来源: 互联网怪盗团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数字游民”的理想与现实
我确实接触到了不少从大厂离职做“数字游民”的人。数字游民最早的聚集地是大理(其实现在也是),其次是长三角周边的安吉,以及珠三角周边的惠州。广义的数字游民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所谓“正规单位工作”,但是上级允许其远程完成工作的人;第二种是自雇者或自由职业者。绝大部分数字游民是第二种,尤其是在大家摘下口罩之后,允许长期远程办公的“正规单位”越来越少,想维持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往往只能自雇。
大理之所以成为数字游民的中心,不仅因为它风景秀丽、基础设施不错,还因为它形成了数字游民的社区和文化氛围。很多大厂离职员工会选择去大理进行“身心灵修炼”,试图修复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创伤,找回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由于大理的生活成本较低,即使没有收入来源的人也可以居住相当长的时间,但那就不属于“数字游民”了。真正当上了数字游民的人,有些会长期居住在大理,有些则将此视为一个中转站;很难判断二者的比例孰高孰低。
数字游民的赚钱手段看似很多,可是其中最主流的无非三种:
做博主(自媒体),有些也可以从这条路走向创业。
接外包订单,尤其适合程序员等技术工种。
做投资或金融交易。
大厂离职员工最经常试水的平台是小红书——“离职博主”甚至成为了小红书的一个热门赛道。当然,离职员工可以做各种赛道的博主,视自己的资源禀赋而定。除了小红书,很多人会同时选择抖音;选择微信生态(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的也有一些。上述选择很容易理解:小红书的社区调性和用户画像非常符合前大厂员工的人设,近年来也具备了一定的变现能力;抖音拥有最大最全面的流量基础,而且商单变现门槛极低;微信视频号则是现在唯一还在爆发式增长的内容平台,而且在私域运营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然而,绝大多数博主会遇到“僧多粥少”的问题:做博主的人越来越多,来自广告主的预算盘子却没有增加(甚至有减少);至于知识付费的盘子就更小了,其适用面十分狭窄。我认识的做博主比较成功的人,不论作为主业还是副业,基本都在2022年以前就开始了,其中许多在2020年以前就开始了。2024年才姗姗来迟做博主的人,要花费十倍、百倍于当初的努力,才能积累最基本的粉丝盘;至于变现则遥遥无期。因此,对于新近离职、缺乏自媒体积累的大厂员工而言,做博主很难成为一个合理选项。
接外包订单相对容易很多,因为不需要你自带流量,只需具备技术实力和经验即可。这些人同样面临着需求下降的困境,因为外包需求是跟着宏观环境走的;因为我不懂技术,对这个问题没有具体的发言权。至于投资或金融交易,最近两年通过炒美股或炒虚拟资产赚钱的人不少。如果你的本钱足够,并且具备投资境外资产的稳定渠道,确实可以以此为经济基础(能持续多久很难说)。请注意,在任何情况下,炒A股都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幸运的是,互联网大厂主要在美股和港股上市,其员工普遍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极少有人把宝押在A股上。
可以看到:把上面三种手段加起来,能够容纳的数字游民数量仍然很少。移动互联网流量井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前的微博、十年前的斗鱼/虎牙、六年前的抖音、四年前的小红书/B站和两年前的微信视频号,对新人博主都非常友好,很容易拿到大批流量并建立用户心智——那都是过去的好时光了!外包订单的丰满程度最终取决于软件开发等“泛信息科技需求”的强度,就算这个需求没有根本性下滑,其上升的空间也不大。至于投资,在本质上是“看天吃饭”,没有任何严肃的中产阶级家庭会将其视为主要收入来源——除非已经有很多本钱了。
互联网大厂的“去精英化”
如果你看过十几年、二十年前,互联网行业高速成长初期的创始团队和业务骨干团队的照片(这种照片非常好找),就会发现:他们毫无“精英范”可言,从神态、穿着到工作环境,浸透着一股“土鳖”的气息。哪怕是在初代互联网大厂普遍已经上市、薪酬待遇不低的情况下,互联网仍然无法与金融、管理咨询等“精英行业”比较所谓“逼格”。确实有人因此错过了几十亿,我就认识不止一位放弃加入早期互联网公司机会的朋友,他们无奈地解释说,当时选择放弃不是因为薪酬原因,而是因为“这个行业看起来太low逼”。
然而,最近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发展,使得行业的“精英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按照俗话说就是“有逼格”了。不止一家游戏大厂的朋友对我抱怨说,上层招人越来越“投行化”,看到求职者的简历,“恍然分不清他是在应聘高盛银行家岗位还是游戏策划岗位”。一家规模更大的互联网巨头的朋友则表示,自家确实招聘了很多来自高盛、大摩、麦肯锡、BCG的精英(来自其他单位的就更多了),他们一边适应这个行业,一边也在改变这个行业的文化。网上流传的许多互联网大厂“黑话”“不讲人话”,大部分实际来自这些“精英化的互联网员工”而非“原生互联网员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