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24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叁中全會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共產黨在廿屆叁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壹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矢言“加快發展戰略威懾力量”,並於贰○贰九年中共建政八拾周年時完成。 對此,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專家看法指出,中共無意放慢自身核武發展速度及限制自身核武能力,為中方從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應用嚇阻戰略得到的教訓,不惜和美國進行核武競賽的風險,做為迫使美國尊重中方視台灣問題為中國核心利益的籌碼。
南早點出中共總書記暨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積極發展核武,並於贰壹年首次提及“加快打造高水平戰略威懾和聯合作戰體系”; 隔年於中共第贰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又提“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 前述《決定》文件第伍拾伍條關於“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也指示“構建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加快發展戰略威懾力量,大力發展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統籌加強傳統作戰力量建設”。
作為台灣問題的籌碼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政策計劃資深研究員趙通表示,叁中全會《決定》再提相關詞匯,代表中國將繼續優先發展核武與非核戰略能力,其核武系統質量與數量可望在幾年內迅速進化; 但他認為中國發展核武及整體軍事現代化的目的,系為“重塑美國的權力平衡看法”,迫使美國接受中國崛起並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因此中國無意限制自身核武和其他軍事能力。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中國核彈頭、核武數量與質量均遠不及美、俄,有待追上,尤其俄國對烏克蘭的沖突已向國際社會展示:美國礙於俄核武而未幹預; 對於台灣,盡管美國有意介入,但壹旦中國擁有能夠打擊美國大陸進行報復的強大核武器,美國將無可避免自制。
香港軍事分析家梁國梁認為,除了彈頭和導彈之外,中國還將致力於建造更安靜、更大、更自主的戰略核潛艇,也將加強發展長程戰略轟炸機和核動力航艦,以幫助增強其戰略威懾力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