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24 | 來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經濟學中,“高位”意指接近或到達市場價的最高點。作為壹個相對的概念,近年房市下行,在過去高位買房的年輕人們浮現了。
他們或工作體面,或家境殷實,在各地房價居高不下時購入房產。代價往往是高息百萬貸款,或決然賣房置換。
做這筆人生的最大投資前,他們嗅到過瘋狂,也懷疑過漲價總有期限。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被壹種普遍的焦慮催促著: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了。
現在,再下車,似乎也來不及了。
下風口
八個月,80萬。這是今年2月,收房那天,31歲的劉芸從中介處得知的房價下跌速度。又伍個月過去了,這個夏天,與她同小區、相似戶型的壹套房,最新成交價是415萬。
去年6月,劉芸以總價600萬買下這套房子。
房子在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附近,近贰拾年的房齡,同區域算次新;68平方米,“壹改贰”的兩室格局,比起她看過的其余肆拾多套房,勝在戶型方正。非要挑毛病的話,改出的次臥太小,放張壹米伍的雙人床都夠嗆;且那是個回遷小區,管理雜亂,樓道被鄰居的雜物堆滿。但房子是買來結婚用的,也是她人生的第壹套房,她知足。
因此,起初,房價下跌的消息傳出,劉芸不去刻意查看。直到“躲也躲不掉。”朋友圈、各種社交平台,太多的相關資訊湧來。拿到鑰匙後,她獨自在客廳的地板上坐了很久。原房主留下淺色的、積了塵的電視櫃和收納櫃,滿眼出租屋的質地,當然不夠稱心,但她更心疼還沒入住就虧掉的壹百多萬,“要不要別重新裝修了,添些家具就直接入住?”
2022年秋天,34歲的鄭旦花費900萬,在海澱中關村為孩子置辦了壹套學區房。今年以來,她聽說,周邊學區壹般的房子,價格已下跌了兩成。自家的房子跌了多少,她沒有查,也認為沒法查,“查到的多是掛盤價,現在,掛盤價已經代表不了什麼。”但她心裡有個估算,怎麼也得跌了15%——135萬。
鄭旦和劉芸買房的日子,壹前壹後夾著北京房市的“小陽春”——在多位受訪房產中介眼裡,往前追溯,2017年3月北京房價到達歷史高位後,經歷2年多陰跌,直到2021年至2023年攀升到新的高點。
高位下滑的壹年裡,人們眼睜睜地看著房價以拾萬為單位地下跌。房產中介程龍介紹,在他負責的海澱某小區,2023年3月,壹套92平方米的房子以830萬元成交。今年夏天,同樓樓下的另壹套房,以640萬元成交。豐台區的跌幅更大,去年的壹套老破小賣400萬,今年成交價只有260萬。
▲圖 / 視覺中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