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26 | 来源: 自由亚洲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三中全会 | 字体: 小 中 大
专栏|#财经时时听:三中全会公报是真改革还是又一场忽悠?https://t.co/Nsj9DfHO5i pic.twitter.com/RLGoU0YHJL—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July 26, 2024
中共三中全会刚闭幕。在会议结束后公布的5000字的公报中,中共高层重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提到的官方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实现工业现代化、扩大内需、应对房地产等风险,其中谈到改革二字多达53次。然后,会议结束后,中国股市却连跌了数天,投资人反应冷淡。外媒和评论一致认为,三中全会经济蓝图缺乏实际操作细节,令人担忧这不过是喊喊口号罢了,缺乏改革的诚意。本期节目将就三中全会公报有关经济政策的一些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参加讨论的嘉宾是美国纽约地区经济学者秦鹏。
三中全会公报的改革内涵解读
7月15日到18日,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该《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包括“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等一系列表述,引发外界的关注。
根据公报,中国要在202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决定中提出的改革任务。中国高层重申他们广泛的经济目标,包括实现工业现代化、扩大内需、应对房地产等风险。根据梳理,此次三种全会公报,“改革”二字出现50多次,其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高频词,包括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金融、土地制度、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医药卫生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
美联社注意到,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并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纽约时报指出,《公报》重复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主题,比如新质生产力。其中几乎没有提到任何措施,对房地产价格暴跌和烂尾楼问题没有提到直接解决办法。中共中央委员会承诺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涉及从可再生能源到航天等八个领域。这些行业与实施了10年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行业基本相同,几乎没有新意。
房地产行业问题如何解决没有具体说法
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4.7%,低于预期,比第一季度的5.3%明显放缓,外界聚焦三中全会是否提出改革方案。华尔街日报称,三中全会公报罕见地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危机表示关注,但可惜的是,蓝图中却没有细节。
报道称,三中全会前,人们关注的主要一个领域是中国的消费税制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制度助长了地方债务危机,使得中国难以刺激消费。
多年来,中国中央政府一直通过接受地方支付的大量税收,控制国家财政。此外,中央还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设定了上线,但又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以有限的预算拉动经济增长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消费税收入几乎全部上缴中央,导致地方无力刺激当地消费。2023年,中国全国消费税收入约为2200亿美元。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增值税行业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分成制度,激励地方官员促进投资和制造业发展,但这些领域已经出现投资过剩的情况。
华尔街日报称,在三中全会的报告中,中共高层承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稳步下划地方”,但没有提及如何实施。
关于消费税的措辞最早出现在2019年,后来在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中重复提及。
在房地产危机解决方案同样含糊其辞。中国房地产危机的根源之一是开发商滥用楼盘预售资金。一般而言,楼盘预售款本应存入托管账户用于建筑开支,但中国许多开发商在完工前就将资金提走。由于地方政府严重依赖房地产相关税收,对于楼盘预售审批十分松懈,导致各地出现大量烂尾楼,数量高达2000万套。
经济学家们表示,清理烂尾楼对房地行业的复苏至关重要。三中全会的计划蓝图承诺改革融资和预售制度,但没有说明如何具体改革。
另外,此次三中全会强化了一些分析人士的观点,那就是,中国政府已经不再将房地产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而是需要改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在三中全会公报中,中国高层将房地产行业纳入“民生”部分,而不是经济增长相关部分,其中提到要为房地产行业打造新发展模式。分析师解读,这表明中国政府希望房地产摆脱过去高杠杆高资产周转的模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